過去嘉義縣被說成又老又窮的農業縣市,可以說毫無希望的代名詞,因此年輕人只有離開故鄉出外打拚才有出路。翁章梁上任縣長6年多來,到底如何做到,讓嘉義縣從農業縣轉為農工大縣,現在更為農工科技大縣。他謙虛地說,天時、地利、人和等3要素缺一不可,同時在轉型過程中積極改變產業結構、爭取投資,才促成了今天大躍進的局面,而他只是看準了這個時機、抓住了這個時機。

翁章梁接受新頭殼專訪時細說從頭,他在就任的第一年的年底,在嘉義縣辦一場演講會,參加的人大概有400多人,大概是嘉義縣重要的人都會在現場。這當中包括公務人員、企業界、還有很多NPO組織團體領袖。每一年的年底,我都會辦一個年終演講會,每一年都有一個主題。

「因為我2018年12月25日就職,隔一年2019年,就辦一場年終演講會,後來每一年都辦,在那一場演講會中,我就跟大家講嘉義未來不只是農業縣,它會變成農工大縣」。這個名字就是這樣來,後來就講農工大縣,最近大概因為台積電要來,所以我相信會有很多科技廠商會進駐科學園區,因此我又幫它改名字,叫做「農工科技大縣」,所以未來叫嘉義縣的話,就要叫農工科技大縣,而不只是只有農工大縣。

翁章梁說,他經常講說嘉義縣是「懷璧其罪,因為嘉義的環境太好,又是平原,緯度又好,然後交通那麼便利,從清朝開始就有「道將圳」的水利系統,所以嘉義縣是「農業的天堂」。在整個國家的定位裡,它就是農業縣,「因為定位已被框住了,你就翻不了身,所以不管整個社會再怎麼進步,台灣就是要維持這一塊的農業地帶」。

但農業縣的農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卻是不斷的在沒落,人口一直往外移,剩下很多老人家。所以到最後為什麼會變成全國老人比例最高的一個縣份。從整個歷史脈絡來看,這是經過60年代以後,到現在所累積的結果,也因為嘉義縣被定位為「農業縣」,所以它永遠與現代科技掛不了勾,所以為什麼我們一直想要去爭取一個科學園區。因為台灣西部縣市裡,當時唯一兩個沒有科學園區的縣份,一個是嘉義縣,一個就是屏東縣。

行政院長陳建仁等人為嘉義科學園區主持動土典禮。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經濟雙軸心--馬稠後園區及嘉科園區

後來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就宣布,嘉義縣與屏東縣應該與國家科技產業鏈有連結關係,這樣台灣才算是完整的科技島,台灣是一個科技產業非常好的代工廠,但之前嘉義縣與屏東縣與整個台灣在全世界最強的產業分工完全結不了緣。後來我們爭取到科學園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這一步代表嘉義縣與台灣最強勢的產業科技開始有連結了。

「實際上,我以前也講過,農業縣有一個很大的這種矛盾,就是他不太能夠發展工業,因為涉及到污染的問題,但這3、40年來,全世界的環保科技進步的非常快,所以過去那種勞力密集,把陽光、空氣跟水變成是產業的外部成本已經慢慢修正回來,台灣人開始重視環保,全世界也開始重視環保科技,所以就變成污染性的工廠與農業間的矛盾就沒有,因為是可以被改善和處理的」。

所以嘉義縣的發展態勢,目前開發中的馬稠後產業後期園區及嘉義科學園區,將扮演嘉義縣經濟的雙軸心角色,往北可串聯精密機械、生物科技、光電、電腦周邊,往南則成為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一環,壯大台灣西部科技廊道的實力與競爭力。未來嘉義縣整體產業布建將以科學園區為加速器,藉其擁有的強大產業聚落,形成產業轉型及研發創新的樞紐,強化產業群聚競爭力,並結合在地需求,引導縣內現有產業轉型升級創新,促進國際鏈結;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馬稠後產業園區、水上南靖產業園區、中埔公館產業園區、民雄航太園區等,以支援合作、厚植群聚方式提供產業所需生產製造之用地,結合中央與民間資源,持續推動以智慧科技發展多元創新應用服務,打造嘉義縣創新科技生態系。

「如果以上產業全面啟動後,我想對嘉義人來講,是過去從來沒有的現象。有這麼多未來性的產業園區在發展,那每一個產業園區的發展,所代表的就是就業機會,所代表的是嘉義的產業能量正成長。你有這麼多產業園區發展對嘉義縣政府的財政也會有幫助,因為地價稅與房屋稅是屬於嘉義縣政府的稅,對嘉義縣政府財政也有幫助,所以基本上它會產生某個形式上的正向循環。房屋稅與地價稅這兩項,可以讓縣府做更多的基礎建設,因為過去都被卡在,完全沒有一個好的開始,現在總算有一個好的開始。所以故鄉有就業機會,自然就會有很多在外遊子想回來。」

容納各地人才 嘉義子弟返鄉也有多元機會

談到嘉義的困境,翁章梁說,在整個世界的國際分工,台灣人原本就是到世界各地去闖蕩,在這個分工體系裡,台灣的人才原本就是屬於世界的人才,這種屬於國際的人才,你可能在胡志明市上班,你也可能在紐約,你也可能在巴黎,你也可能在柬埔寨,你也可能在上海,你也可能在北京,你也可能在台北,你也可能在高雄。

所以基本上,台灣如果在整個世界的經濟來講,台灣人原本就是要到全世界去打拼的,「但是我當縣長,當嘉義的小孩子想回來的時候,你應該讓他有更多的機會回得來,這個是我的責任,嘉義的年輕人在過去像我們這一代,最大的問題在哪裡?我們想回來卻回不來,因為嘉義的就業機會非常單一不夠多元,所以回不來,現在我創造一個環境,我希望有一些想回來的人,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回得來,所以這個就是到目前為止,我渴望嘉義縣的轉型。」

那當然回來嘉義,當然就可以就近照顧父母,但是照顧父母與你個人的人生發展與台灣的國際分工,有時候還是有一些衝突與矛盾,此時政府的責任就變成要去做好照顧老人的工作,例如長照相關的所有的設計與規劃與執行,整個社會在轉變的,政府所負擔的職責也與過去不一樣。

嘉義縣長翁章梁接受新頭殼專訪。 圖:嘉義縣政府拍攝

翁章梁說,現在長照比馬英九長照1.0,服務項目多更多,以前在馬英九的年代,大概一年編的預算大概70億元左右,蔡英文總統大概編列800億元等於增加10倍經費,但這也是台灣面臨老人增加必須嚴肅面對的重要課題。

「嘉義在我出生的時候,是農業最好的時候,我成長過程就是農業不斷的在沒落的時候,我爸爸從年輕的農夫到最後變老農過程,大概就是在我的記憶裡面。所以嘉義為什麼會變成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嘉義為什麼很多年輕人都離開了,有它的歷史脈絡,跟這個地方的特性跟國家的政策對這個地方的定位都有關聯」。

他強調,造成嘉義這個地方人口外流,是一個長久累積的結果,說實在的,所有的嘉義人都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離開嘉義,他們認為嘉義未來沒有什麼發展性,所以他們要離開故鄉,去別的地方討生活,事實上,要離開家裡是需要勇氣的,你離開去到一個沒有人脈與資源的地方,很多東西要重新開始,因此說嘉義人都知道嘉義的狀況,問題在於苦無改變的機會,因此我們就在等。

談到嘉義縣翻轉的契機,翁章梁說,嘉義迎來翻轉的機會,其中大概有幾個重點:
第一、剛好碰到「中美貿易大戰」,大量的資金回流台灣,所以蔡英文才講說這是「百年難得一見」,中央政府也成立「投資台灣辦公室」,回想在李登輝與陳水扁的年代,當時的光景許多產業是外流的,兩者有很大差異。

針對產業迴流,其中最重要的是涉及土地的問題,台灣早期的開發就是重北輕南,實際上也都開發得差不多了,那資金到底要往哪裡去,這時南部就是一個機會,因為南部有大片的土地,相對來講,土地沒有像北部那麼貴,所以我們看到,現在南部工業區的開發,包括很多先進的科技公司,大量的往南部設廠,那所以嘉義剛好是在中南部,所以嘉義的機會就來了。好像嘉義有機會去做翻轉,當然蔡英文政府也很支持嘉義的改變,所以我就掌握了這個機會,這個機會也就是中央願意支持嘉義,另外整個社會的形勢有利於我,在這兩個因素的結合底下,我們翻轉嘉義了未來的發展。

所以基本上,嘉義未來的發展,他認為大概有幾個重點:第一、農業不可能丟掉,因為原本政府框住嘉義這個地方,必須要有8萬公頃的農地。像他繼承父親的農地,他不可能拿去蓋房子,也不可能蓋工廠,因為它還是農地,所以最後還是租給別人農作,所以農業是嘉義的根,是很重要的基礎,那因為從事農業條件太好了,這個東西是丟不掉的。

那為什麼叫農工大縣或者未來把它叫做農工科技大縣,農業還是擺在第一位,再來是工業是創造就業的多元與創造就業機會,讓更多的人到嘉義來。其中可能包括在此地讀大學願意留下來的年輕人,或者認為嘉義這地方還不錯,從台北到嘉義來居住,而他可能不是嘉義人,當然這裡面也可能有很多是嘉義人。所以我希望創造一個,讓很多人可以到嘉義來就業上班的地方,現在台積電進來,很多科技公司要進駐嘉科,那這些科技公司一定會帶來很多的人才,這就是所謂的產業結構改變,進而也會改變嘉義縣的薪水結構。

翁章梁拜訪美國奧洲航太研究暨教育研究所研究所長Jamey Jacob(右)並致贈禮品。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發展無人機產業

談到發展無人機產業,他提到,為了推動無人機國家重點產業政策,嘉義縣自111年成立亞洲無人機 AI 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啟用至今已有46廠商進駐,縣府攜手中央與業界組成「無人機供應鏈大聯盟」,除了能有效串接無人機上中下游供應鏈外,更期望促使無人機關鍵零組件自製,提高其性能及可靠性,進而量產整機輸出,打通國外通路,擴展國內外市場,以發揮特色產業聚落的加值效益。

提到高鐵特定區招商進展如何,翁章梁說,嘉義高鐵特定區大型商業設施招商有成,華泰名品城預計興建地上2至3層的大型購物中心(Outlet)及一棟停車場,將引進200間以上店鋪,相信未來Outlets的進駐能帶動嘉義更多商業發展,吸引更多商業投資,也促進更多地方產業的發展,持續活絡本縣經濟與生活機能。

未來,嘉義縣將繼續努力,為居民和企業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價值,這是嘉義縣的願景,也是嘉義人共同的期待。

新頭殼專訪嘉義縣長翁章梁。 圖:嘉義縣政府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