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強勢擴張引發鄰國不安,美國強化盟友防衛能力與其抗衡,近日更與日本、菲律賓提升同盟關係。白宮官員形容為「多邊網格戰略架構」,孤立中國,讓中國宛如「邊緣人」。

礙於政治現實,這些強化安全結盟的討論不見台灣實體參與,但台灣「沒缺席」。這類會議屢次提及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美國專家指出,台海是「核心議題」,尤其日前台灣海軍司令唐華也在華府,可能「不完全是巧合」。

●美結合盟友建立「多邊網格戰略架構」讓中國成「邊緣人」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分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舉行雙邊會談,3人隨後召開首次高峰會議。

就在不久前,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考慮在涉及量子科學、人工智慧(AI)等先進科技領域納入日本。美、日、澳、菲首次在南海舉行4邊的聯合演習。而不到一年前,拜登也促成美、日、韓領袖的歷史性高峰會。

一名白宮資深官員日前對媒體指出,中國在南海對菲律賓的脅迫行為是為孤立菲國,正如禁止日本水產輸往中國是為孤立日本。美國透過聯合演習或峰會建立「多邊網格戰略架構」(multilateral lattice-like strategic architecture),扭轉局面,孤立中國,讓中國成為區域內的「邊緣人」(outlier)。

這名官員指出,澳、韓、日、菲基於對美國的信任,願意強化與美國合作,因為他們知道這樣才能抗衡「不遵守國際規範的中國」。

●美、日將提升指揮系統 改善混亂官僚程序

這次美、日峰會達成超過70項合作項目,從安全防衛、太空探索、國防、能源到半導體產業等領域,比一般高峰會頂多涵括20多個項目多出許多。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副主任鄭哲軒(John Dotson)日前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美、日峰會在防衛上有兩項極重要進展:各自提升並調整軍事指揮架構,以利加強駐日美軍與日本自衛隊的協同作戰能力(interoperability);以及整合國防產業,因應武器供應緊縮困境。

過去服役美國海軍時曾派駐日本2年的鄭哲軒說,如有緊急事件,美、日雙方都必須經過好幾層官僚程序,才能做出因應。以美國來說,必須向太平洋艦隊或夏威夷印太司令部通報,視狀況可能還需通報華府。日本方面也是,日本在二戰後實施和平憲法,國內對於是否採取較積極的軍事行動,一向具有政治敏感性。

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近期指出,岸田文雄已表示將在2025年3月成立自衛隊的統合作戰司令部,美國也應成立常設的三星或四星級統合作戰司令部,附屬於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以提升駐日美軍的領導層級。

阿米塔吉對中央社指出,現在駐日美軍(USFJ)的指揮系統有點「混亂」,首要關注的應是更廣泛、與盟友的戰略合作,或者是特定軍種,例如駐在日本橫田的第五航空隊(Fifth Air Force),優先順序不明確,希望能釐清USFJ軍事行動和戰略決策的責任重點,也就是要確保美國能夠有效支持盟友。

●中國侵略性收復主義反鞏固美與盟友安全結盟

美、日峰會達成各自提升駐日美軍、自衛隊的指揮架構等共識,被稱為是「美日安保條約」簽訂來最大幅度的變革。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小林麻紀(Maki Kobayashi-Terada)指出,「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防衛、安全的基石,加強美日同盟將有助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日本一再強調與區域盟友多層次合作的重要性。

日本也正與菲律賓協商「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雙方將互相派駐部隊到對方國家訓練、演習。美國樂見並支持這樣的發展。菲律賓外長羅慕德斯(Jose Manuel Romualdez)在4月初表示,預計美、日、菲3方高峰會不久後,就會公布「相互准入協定」的內容。

鄭哲軒指出,對於領土爭端,中國近年來走向「非常具侵略性的收復主義」。另外,中國在南海強勢對待菲律賓,也是意在打破美、菲聯盟,中國認為美、菲聯盟相對較弱,若能先瓦解,就可以削弱美國與其他區域國家的安全結盟。中國這樣做卻遭致反效果,促使美國與盟友採取集體行動,應對中國威脅。

日本在二次大戰期間占領菲律賓約4年,期間發生許多暴行,為菲律賓留下深刻創傷。鄭哲軒說,鑑於這段悲慘歷史,日、菲若簽訂「相互准入協定」,對兩國而言都是非常大的轉變,即使在5年前也是難以想像的。

●台灣未能實質參與 但沒有缺席

近年來,類似的區域安全會議不斷提到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最近美、日與美、日、菲峰會期間,海軍司令唐華也在華府訪問。他8日出席「海、空暨太空研討會」時,也應邀與美國海事領域將領閉門交流。

鄭哲軒說,儘管唐華訪美仍被視為非正式性質,但已經有較高的曝光度,相較於幾年前,這類訪問可能都必須秘密進行,現在的情況明顯不同。他也認為,唐華這次訪美參與一些討論,時間點「可能不完全是巧合」。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葛天豪(David Keegan)認為,美、日、菲領袖峰會涉及台海安全,是拜登對台戰略手段的體現,發展令他吃驚。

葛天豪在國務院當過30年的外交官,他11日對中央社說,拜登過去努力在許多雙邊及多邊場合推動相關安排,不只讓美國談論台海安全的重要性,還要讓其他國家加入討論。韓國及日本過去不願提台海,如今「拜登讓他們開口」,正面表態,同時歐洲國家的論述也納入台海局勢

他分析,這是台灣過去8年中做得非常成功的事情之一。中國挖角台灣的邦交國,但台灣的非正式外交地位比過往任何時候都來得高,無論是東南亞、南亞,甚至印度都談台灣,「誰會想到印度願意提台海呢」。

葛天豪點名的印度去年與美國舉行2加2部長級會議,討論包括台海局勢在內的區域議題,印度官員於會後記者會上重申,印度支持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

葛天豪盼美、日、菲3邊對話能擴大為4邊互動,讓台灣也參與。葛天豪過去負責中國、台灣及亞太事務。除了台灣,也派駐過韓國、中國、新加坡及紐西蘭。

今年11月美國將舉行總統選舉,葛天豪說,拜登若連任,挺台這股勢頭還會持續;如果共和黨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入主白宮,單邊主義將更盛行。目前難以拿捏川普當選後的對台政策為何,他預料不會與其他國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