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已累積25例個案,釀2死5命危,且大部分的人都是吃炒粿條出事,後續經調查發後現死者的遺體都驗出「米酵菌酸」,讓不少人相當擔心,甚至很多縣市營養午餐都已經用粿條,對此,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30)日指出,台灣農業生態中並沒有被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污染的風險,所以包括米等國產原型食材都沒問題。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風暴持續擴大,除了餐盒同業公會昨日率先表示,建議已排定供應學校可暫時取消粿仔條,改用炒麵、炒烏龍麵等替代外,基隆市、宜蘭縣等縣市也宣布4月起暫停料理粿仔條、粄條,加上經調查發後現死者的遺體都驗出米酵菌酸,導致人心惶惶,不知道米製品可不可以吃。

對此,農糧署除了與昨晚製作圖卡澄清,米酵菌酸僅為 Bongkrekic Acid 之中譯名,其名稱與「米」並無直接相關,因此國產米及其米製品都能安心食用外,陳駿季今天出席中華民國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續任暨理監事授證典禮時也受訪強調,會產生米酵菌酸的是唐菖蒲伯克氏菌,但實際上,唐菖蒲伯克氏菌有四個亞種,只有一個亞種會產生米酵菌酸與毒素,其他3個亞種不會產生毒素。

而農試所專家長期觀察台灣植物生長與土壤,發現台灣存在的是3個不會產生毒素的亞種,並沒有發現會產生毒素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亞種存在,也就是說,台灣農業生態中並沒有被產生毒素的米酵菌酸污染的風險,地上生產的國產原型食材都是安全的,呼籲消費者可以安心使用國產食材,尤其是米。

至於米酵菌酸的來源在何處?陳駿季則表示,預估下週衛福部在專家會議開完會後將對外說明,這次事件可能污染源是後製過程,這些玉米澱粉等部分食材是從國外進口,可能在後製過程中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