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呼「永續」的大旗下,各行各業都開始響應或規劃「脫碳」的期程,力求在這股全球趨勢下仍保有一席之地,其中被歸類為「碳排大戶」的航空產業更是積極, 連帶使得機場、飛機製造商等相關共應鏈,亦紛紛投入這股浪潮之中。

在追求永續發展的目標中,約佔世界排放量2%的航空業,被認為是最難脫碳的產業之一。然頂著「不加入,未來便不能飛」的壓力,航空公司、跨國企業早已在數年前便加入這場名為「永續」的發展布局之中,而對於相關產業而言,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便是現今技術發展下已知的最佳解答,不僅航空公司積極試飛,近日扮演飛機避風港的國際機場也宣布正式加入這場永續戰。

2月中旬舉辦的新加坡航空展(Singapore Airshow),於揭幕前夕(2/19)所推出的「樟宜航空峰會(Changi Aviation Summit)」中,新加坡交通部長徐芳達(Chee Hong Tat)提到,在「新加坡永續航空樞紐藍圖」的計畫中,新加坡預計直至2050年全國的SAF使用,預計將佔實現淨零排放所需減排量的近65%。

這項全球首創的舉措猶如平地一聲雷,宣告這個在過去扮演亞太乃至於全球重要的國際中轉樞紐,已磨刀霍霍加入這場永續浪潮之中,且藉由強制性的規範與已建構的完善SAF供應鏈,都將讓大量不得不飛航新加坡中轉、離境的航空公司們,一起推動原先全球佔比不到0.2%的SAF重要性提升,進而帶動整個航空脫碳的進程。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指出,新加坡作為高度重要的中轉樞紐,在全球飛航網絡中扮演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當其宣布將加大SAF的使用規範時,將扭轉過去航空公司大多採測試性質的模式,而是真正投入固定施行。於此同時,在永續發展的呼聲下,美國、歐盟等區域也將進一步加大航空脫碳的管控,屆時都將推升SAF的使用量與重要性。因此,當各國都已投入該項領域時,扮演台灣空中門戶的桃園國際機場,是否已經預先布局,或是攜手如台塑、中油等供應商進一步研究SAF在機場的存儲與大規模供應,都將是台灣在這場國際永續戰是否能脫穎而出的關鍵。

星國開徵碳稅 SAF成為永續戰入場券

翻開新加坡所公布的「新加坡永續航空樞紐藍圖」,不難發現該國對於自身與國際航空領域邁向減排設定中長期目標的縝密規劃。在該藍圖中,新加坡民航局(CAAS)將在機場、航空公司與航空交通管理3大方面,透過12項措施推動航空領域去碳化目標,其中包括:

1.規定從星國離境的航班,自2026年起,必須採用「永續航空燃料」(SAF);2.乘客買機票時須繳支付「永續航空燃料稅」(SAF Levy),新加坡為首個徵收該項稅款的國家。

CAAS指出,SAF起始目標為將用量比率提升至總燃油的1%,然而目前的SAF供應有限,且價格波動較大,因此民航局將集中採購SAF,以實現SAF需求的經濟規模。

在SAF稅率部分,CAAS將預測SAF的市價,以制定SAF稅額,徵稅所得將用來購買SAF,不會進入國庫,即使實際SAF價格有別於預測,SAF稅額亦不會改變。在消費客群層面,乘客須繳付的稅額將按飛行距離及艙等而定,根據目前2026年航班採用1%的SAF估算,經濟艙乘客飛往曼谷可能須付3星幣(2.23美元)的SAF稅,飛往東京或需支付6星幣(4.46美元),往倫敦則需16星幣(11.89美元),且高等座艙的乘客將支付更高的稅額,相關徵稅細節民航局正研擬中,並於2025年公布詳情。

根據藍圖,新加坡爭取在2030年之際,將能以2019年為基礎的機場營運碳排放量減少20%(約80,800公噸碳排放);至2050年,新加坡與國際航空業將能實現淨零排放的遠大目標(不包括樟宜東與樟宜機場第5航廈)。

值得關注的是,徐芳達(Chee Hong Tat)指出,若欲實現航空業2050年淨零排放,預計約有超過6成的碳減排量將來自SAF,因此推動採用SAF可謂至關重要。然目前SAF價格是傳統燃油的3至5倍,倘若永續發展目標預定過高,將損害新加坡的航空樞紐與經濟,且大幅提高乘客的旅行支出,因此必須在永續發展與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此外,政策發出的訊息將鼓勵供應商擴大SAF的生產,有助於降低SAF的市價。

高度重要樞紐地位 奠定課徵永續稅基礎

會讓新加坡政府能高調宣布將實施「永續航空燃料稅」,最大原因在於自身擁有中轉的高度不可取代性。根據樟宜機場集團(CAG)今年1/24發布的回顧報告顯示,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樟宜機場的客流量達到1,610萬人次,已恢復到疫情前的超過90%。而從全年度來看,2023年樟宜機場起降航班約32.8萬架次,相比2019年起38.2萬架次的降航班量顯然已高速復甦,僅2023年12月,該機場起降航班數量達到30,400架次。

不僅如此,2023年全球10大繁忙的國際航線中,就有3條往返新加坡和其他城市的航線入榜,包括1.新加坡─吉隆坡的489萬個航班座位數;7.新加坡─雅加達的391萬個航班座位數,以及9.新加坡─曼谷348萬個航班座位數。

打造SAF供應鏈 建立全球最大生產基地

雖說成為全球首個將開徵「永續航空燃料稅」的國家與國際機場,如何穩定的提供SAF給予靠泊、中轉的航空公司,便成為關鍵。

為此,芬蘭的SAF制油商Neste早於2018年宣布在新加坡增加再生產品產能的最終投資決定,隨著耗資16億歐元的新加坡擴建工程順利完工與啟動,總佔地面積從過去的19公頃增至45公頃,也使Neste在新加坡的產能達到年產260萬噸,其中高達100萬噸可用於SAF,為過去的10倍。雖因疫情影響推遲生產計畫,但不阻礙讓這個位於新加坡大士的廠房成為全球最大的提煉廠。

此外,Neste與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合作,當SAF於大士廠房製成後,將先送往裕廊島一個專用設施與飛機燃油混合,再輸送至樟宜機場供應給客戶,為實踐該計畫,Neste特別入股負責樟宜國際機場提供燃料儲存與基礎設施的「Changi Airport Fuel Hydrant Installation Company(CAFHI)」,以便達成後續交付給各航空公司使用。

於此同時,新航集團也積極進行SAF的測試並獲得卓越成績,同時表示,至2030年時SAF將佔新加坡航空公司與酷航(Scoot)總燃油量的5%。

可以說,隨著提煉廠、輸送等相關SAF供應鏈都已建設完畢,加上自身國籍航空也已測試成功,都讓新加坡更有底氣宣告「永續航空燃料稅」的開徵,也將進一步帶動各國開始投入這場永續稅徵戰之中。

當永續號角吹起 台灣宜加速佈局

從客觀層面來看,當SAF的使用率提升,航空公司的燃油資本支出勢必相應飛揚,這個牽涉數兆美元的支出令航空公司苦不堪言,然而在國際趨勢下,這場永續發展的道路勢必沒有回頭路。

如歐洲監管機構便積極促使SAF的使用率,並推出強制航空公司滿足其使用最低要求的規則:「Fitfor55」氣候計畫,且燃油供應商有義務確保到2025年歐盟機場的燃油中有2%為SAF,到2030年升至6%,到2050年升至70%。同樣的狀況在東北亞也展開,日本已準備將2030年將SAF比率定在10%。

陳盛山指出,當新加坡已成為全球首個計畫開徵「永續航空燃料稅」的國家,台灣是否準備好了。隨著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的工程已陸續完工,且2023年旅運量達3,535萬人次,也已恢復至疫情前73%,顯示出在後疫情時代台灣已開始步上軌道,然而在永續發展道路上仍有許多計畫應盡速施行。

目前桃園國際機場在減碳佈局上,推動如國際航空業碳抵換及減量計畫(CORSIA)、引進高效率機型,並鼓勵使用SAF。但台灣中油、台塑目前尚未建立生質燃油煉油場及完整航空生質燃料產業鏈,致無法在台灣3個國際機場建置SAF油槽庫,提供給各國航機起降及中轉使用。尤其桃機第三航廈將於2026啟用,也正值歐盟、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起飛航機強制使用混加航空生質燃油,及課徵碳稅,政府的新內閣無論經濟部、環保部,應須加速與中油、台塑油品起建SAF煉油廠,並建立完整製成供應鏈。

(本文獲旅奇週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