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明年的總統選舉將近,一個深刻且關鍵的議題正逐步顯現於選民與決策者的思維之中,那就是民主的價值與精神。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面臨的不僅僅是選擇一位領導人,更是對民主價值和精神的重新宣誓與承諾。民主,作為一種政治理念與生活方式,已深植於台灣社會的每一寸土地,成為台灣文化和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場選舉中,無論是哪一政黨勝出,無論政權是否轉換,台灣最不可或缺的,仍然是其民主的根基。民主不僅是關於選舉和投票,更關乎言論自由、人權尊重、法治原則以及對多元意見的包容。這些價值是台灣社會的基石,是維繫台灣與國際社會關係的關鍵。

在台灣,民主不僅代表了一種制度的運作,更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選擇。當全球許多地區仍然在與威權主義的陰影做鬥爭時,台灣的民主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個展現自由、進步與開放的典範。因此,台灣的每一次選舉都不僅是對候選人的選擇,更是對民主價值的一次檢驗和重申。隨著總統選舉的臨近,每一位台灣選民和決策者都應該深思民主價值與精神的重要性。這不僅關乎台灣的未來方向,更是對台灣作為一個民主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自我肯定。

在這個時刻,保持和強化民主的價值和精神,對於台灣來說,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一旦台灣在政治上或價值觀上向中國的一國兩制或威權主義靠攏,這將意味著台灣放棄了其獨立自主的民主精神,變成了失去自我意識和價值的「行屍走肉」。這不僅是對台灣社會的背叛,更是對自由與民主全球價值的威脅。

在這次選舉中,各政黨候選人對於兩岸關係和外交政策的表態正成為選民最後投票的重要依據。這些表態反映了候選人對於維護台灣民主的真實意向,以及他們對與中國交易的態度。選民需要仔細評估,哪些候選人是準備與對岸進行交易,可能出賣民主價值,以及哪些候選人願意堅守民主原則,持續深化與美國等民主國家的關係。

在這個關鍵時刻,選民更該清楚的是,台灣面臨的不僅是一場選舉的選擇,更是一場關於其未來方向和身份定位的選擇。因此,對於台灣的選民而言,這次選舉不僅是選擇一位總統,更是對台灣民主未來的投票。選擇一條道路,意味著堅守民主與自由,反抗威權與一國兩制的壓迫;選擇另一條道路,則可能意味著放棄這些珍貴的價值。

隨著2024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日益臨近,各政黨的正副總統人選確定後,綠藍白陣營在外交政策上的差異逐漸浮現。這不僅展示了台灣民主政治的多元包容,也凸顯出各政黨對於台灣未來的選擇。民進黨的賴蕭配堅定主張延續並深化台美關係,強調連結世界的重要性。這一路線旨在加強台灣與全球民主國家的合作,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相較之下,國民黨的侯康配則選擇擁抱中國,提倡回到一中框架下進行兩岸互動。這一政策在當前的國際政治環境中顯得較為保守,完全與全球民主國家對中國持謹慎態度的趨勢背道而馳。至於民眾黨的柯盈配,則表現出模糊且欠缺具體方向的外交政策,這種搖擺不定的態度可能對台灣的國際地位和外交策略產生不確定的高風險成本。

面對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選民仍在評估各組候選人的立場時,可以從幾個關鍵指標出發:

首先是全球民主國家對中國的去風險化。當前全球趨勢顯示,許多民主國家正在評估並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這一趨勢不僅涉及經濟領域,還包括技術、安全和政治方面。在這種背景下,國民黨的對中政策顯得特立獨行或別有用心。選民應該仔細考量,這種策略是否能有效對接國際社會對中國持續上升的警覺態度,以及這對台灣的經濟和安全自主性意味著什麼。

其次是台灣在民主陣營中的角色。台灣作為一個堅定的民主國家,其法治、人權保障和自由價值體系使其在全球民主陣營中佔有一席之地。選民需評估各候選人是否能夠維護並加強這些價值,並在國際舞台上為台灣贏得更多的認同和支持。台灣作為一個堅定的民主國家,不僅在法治、人權保障以及自由價值體系方面表現出色,也在推動區域和全球的民主運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台灣的民主進程,從黨外運動到民主轉型,再到現今的成熟民主,是對全球展現民主能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功實施的有力證明。選民在評估候選人時,應仔細考慮他們是否能夠不僅維護這些民主價值,還要能夠在國際上主動推廣和捍衛這些價值,促使台灣在全球民主陣營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第三個重要指標是台灣和平的自主保衛。台灣面臨的地緣政治挑戰使得自主防衛和國際合作至關重要。選民應考量各候選人如何平衡兩岸關係,以及他們對於強化台灣防衛能力和國際安全合作的立場。這是一個涉及到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問題。

台灣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政治情況使其面臨著複雜的地緣政治挑戰,尤其是來自於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自主防衛意味著台灣必須擁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衛自己的安全和主權,不受外部勢力的威脅。這不僅包括加強軍事防衛,還涉及到提高國家整體的安全意識,加強網絡安全、情報收集與分析能力。此外,國際合作同樣關鍵,台灣需要透過外交手段強化與其他國家的安全合作,尤其是與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

最後,台美關係的深化是另一項關鍵評估指標。隨著全球政治格局的變動和區域安全環境的緊張,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合作越發顯得關鍵。這種合作不僅局限於傳統的軍事和安全領域,其範疇已經擴展至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個層面。從軍事和安全的角度來看,台美關係的加強有助於確保台灣面對區域安全挑戰時的自衛能力。

在經濟領域,台灣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促進了雙方的經濟繁榮。台灣作為重要的科技製造中心,與美國的經濟合作有助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也為台灣帶來了更多的國際市場機會。

此外,科技和教育的交流也是台美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擁有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和高等教育體系,而台灣在高科技領域也具有領先地位。雙方在這些領域的合作不僅有助於促進知識和技術的交流,也為兩國帶來了共同的發展機會。

文化交流方面,台美之間的互動加深了雙方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社會包容性的發展。因此,當選民評估候選人時,應該考慮他們對於深化台美關係的態度和策略,以及他們在這一領域的政策和能力。這不僅關乎台灣的國際地位和安全環境,也攸關台灣在全球化時代中經濟、技術和文化的繁榮。

總體來說,以上這些關鍵指標能幫助選民全面評估候選人的外交政策和兩岸關係立場,並深入理解他們對台灣未來的願景。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選民的選擇將對國家的未來方向和國際地位產生深遠影響。更嚴肅而言,台灣的外交政策需要明確且堅定的領導者,以應對國際政治環境的快速變化。選擇與民主國家深化聯繫、維護國家自主和平及強化國際合作是台灣穩健外交的關鍵。在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中,台灣民眾的選擇將不僅影響台灣的未來,也將對整個區域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文/王宏仁 (成大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