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積極推動農田水利設施設置小水力發電,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下稱農水署)配合政府再生能源政策,推出「能高大圳東幹線小水力發電系統建置計畫」(下稱能高大圳小水力),並於今(29)日在南投縣埔里鎮舉行開工動土典禮,由副署長林國華、南投管理處處長林柏璋、霖全能源(股)公司董事長戴佳均、總經理張矅璽、水律能源(股)公司執行長陳谷汎、日本小水力發電株式會社(JSH)代表半田宏文、立法委員馬文君服務處、南投縣議會副議長服務處、埔里鎮福興里里長黃冠豪及地方人士等共同執鏟動土,工程正式開工,電廠完工後,將能夠有效善用農業小水力綠電,以達到環境永續發展,落實淨零排放。
農水署表示,在保障農民灌溉用水,且對環境生態影響最小的前提下,利用能高大圳東幹線約有50公尺的水流高低落差,透過水輪機與發電機等裝置,將水不斷流動並轉換為電能。目前預估枯水期發電量為349瓩(kW),豐水期則可達490瓩(kW),預計在113年12月完工,並開始輸出電力,一年的發電量約400萬電度(kWh),可供應約1,000戶家庭用電,還可減少1,98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能高大圳東幹線在枯水期流量僅有豐水期的一半,因此電廠採用橫流式水輪機,這樣一來,就能夠克服水流量變化過大的問題,並利用電動閘門進行流量智慧調控,同時兼顧發電與農業灌溉。
農水署強調,台灣地區山高、坡陡、流急,是能夠發展小水力發電的優勢條件,因此,農水署持續盤點適合設置小水力發電的地區,促使農業、環境與能源共生共榮,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臺灣地區山高、坡陡、流急,是能夠發展小水力發電的優勢條件。 圖:水利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