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衝突之際,法國北部城市阿拉斯(Arras)一所高中13日上午發生俄羅斯籍車臣裔激進分子闖入校園持刀砍殺的事件,造成一位教師喪生、2人重傷,其中一人生命垂危,3人都不是學生。相關影片很快就在社群媒體上流傳,凶手作案前高喊「真主至大」(Allah Akbar),法國當局祭出最高警戒避免事態延燒。
根據中央社報導,影片由該學校學生從窗戶內拍攝,可看見身穿灰衣的凶手持刀,毫不猶豫地向校內庭院的人發動攻擊。受害者企圖用椅子阻擋、拉開與行凶者距離。其中一名受害者倒地不起。喪命受害者應男性法文教師。一名曾與凶手面對面的哲學老師告訴媒體,受害者喉嚨遭到攻擊,攻擊者左右手各拿一把刀,凶手當時問他是否為歷史老師。
一名在教室的學生告訴費加洛報(Le Figaro):「11點時,我們聽到警告有人入侵的鈴聲大作,原以為是演習。我們快步進入教室,很快影片就傳開,我們開始驚慌」。該名學生提到:「我們關上所有窗戶,老師要求盡量不要發出聲音。他嘗試安撫我們,說我們很安全、沒有危險。我們盡量不恐慌、保持冷靜。」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教育部長艾塔爾(Gabriel Attal)與達馬南皆將火速前往現場。馬克宏今晚召開安全會議。會後法國總理柏納(Elisabeth Borne)宣布法國進入反恐安全計畫(Plan Vigipirate)的最高層級「緊急襲擊」(urgence attentat)狀態,他表示:「面對恐怖行動迫在眉睫的威脅或者遭遇襲擊後,進入最高的警戒與保護」。
法國內政部長達馬南(Gerald Darmanin)第一時間在社群平台X上透露,凶手與其胞弟已遭警方逮捕,兩人都來自車臣。他今晚也在電視訪問中指出,阿拉斯高中攻擊事件「毫無疑問」與中東以色列、哈瑪斯間緊張關係有關聯。達馬南說:「根據情報,很不幸的,中東局勢與付諸行動的攻擊間無庸置疑有所關聯」,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可恥的」號召。
哈瑪斯領袖將13日定為「全球憤怒日」(day of rage),呼籲全球支持者發動襲擊,反擊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當天以色列駐北京外交人員家屬遇刺很可能也是號召之下的行動。目前所知,20歲的凶手為俄羅斯籍車臣裔激進派分子,並在情報單位重點名單上,而且是該校校友。案發後該城市所有學校都下令封閉,突襲警隊保持最高警戒。
達馬南強調,「緊急襲擊」警戒發布後,警察維安的部署與力度將會加大。以巴衝突爆發後,法國派出警力監視全國600間猶太教堂、協會與文化會所等。13日校園攻擊後,達馬南隨即宣布大力調高全國校園的警戒程度。據信,情報單位幾週前也曾對北加高索地區年輕人激進化的情況表達擔憂。
世界報(Le Monde)報導提到,早在哈瑪斯7日突襲以色列後,法國情報單位便拉警報,內政部也多次召開內部安全會議,避免「二度感染」(surinfection),也就是國際戰事使本就緊繃的社會再度「發炎」。情報單位當時警告,恐怕會有激進主義的孤狼行動,難以事先偵查預防,如今擔憂不幸成真。
再過幾天便是法國中學教師帕蒂(Samuel Paty)遭恐怖分子攻擊斬首的3週年。2020年10月16日,47歲的老師帕蒂在一所國中遭到18歲的車臣青年攻擊,行兇的極端分子指控他在課堂上展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在以巴衝突與帕蒂事件3週年前夕,這起恐怖攻擊更引起社會譁然,法國不分朝野皆嚴厲指責。
熟知伊斯蘭文化與法國的阿爾及利亞著名作家桑薩(Boualem Sansal)接受費加洛報(Le Figaro)專訪時指出,近年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似乎進入正常化,弱化了西方國家與人民的警惕,同時削減了傳統伊斯蘭重要人物和組織的威望與影響力,卻也使部分勢力更加激進。
桑薩分析:「哈瑪斯突襲是一連串攻擊的開始,將打向以色列與承認以色列、與以國簽訂或考慮與其簽訂亞伯拉罕協議的阿拉伯國家。這波攻勢也將強烈襲擊西方國家,尤其是法國,把法國永遠趕出北非、沙赫爾地區(Sahel),甚至整個非洲」。由於殉道者在伊斯蘭教義中被視為英雄,他擔心這些屠殺行動可能會「為法國年輕伊斯蘭主義者帶來令人毛骨悚然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