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合真正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搭配合作、輔選以及贏得選舉後的人事權位安排,可以「比民調」但未必還需要經過辯論程序而延宕時間,可以談打贏選舉後的可能人事安排內容與布局方向,但要如何確保雙方談妥合作後都願意履行並落實政治承諾的結果及方式?都要達成共識才行!

為了政黨輪替下架民進黨,藍白合的最後攤牌時間已經逼近,柯文哲一日數變連環變的政黨合作攻防,讓國民黨似乎難以招架,「以拖待變」的消極防守策略也不見成效,侯友宜的民調聲勢還是拉不起來,藍白合的推動陷入僵局,眼看總統大選的政治局勢幾乎快到了準備讓賴清德躺著當選的局面,這是「家大業大」的國民黨面臨真正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而掌握話語權與談判優勢地位的柯文哲則以逸待勞、盡情揮灑,以進可攻退可守的政治姿態「烤煮」就像熱鍋上螞蟻的國民黨。

既然如此,國民黨除了眼睜睜看著藍白合正式破局之外,大概就只剩下兩種選擇,其一就是承諾接受藍白合政黨合作打贏總統大選之後,必須正式任命柯文哲擔任行政院長組閣至少兩年,並配合在內閣人事布局上願意讓出1/3的部會人事由柯文哲決定,當然,副總統的搭檔人選也必須由柯文哲在民眾黨中推派;其二則是國民黨支持柯文哲參選總統並推派與其搭檔參選的國民黨副總統人選,贏得總統大選之後必須任命由國民黨推派的人擔任行政院長組閣四年(其中人選可能配合情勢發展有所更迭),畢竟國民黨還有現任14席縣市長與38席立委席次,政治實力版圖遠遠高於民眾黨,擔任行政院長組閣的時間應該相對地比民眾黨還要長,且其組閣的部會人事至少應有1/2以上的掌控權才合理;或者兩種情況就以憲法的雙首長制體制為基準,建立憲政慣例,總統負責國防(包括國安情治系統)、外交與兩岸的人事與政策權,其他的內閣部會人事及政策則由行政院長決定,權限劃分及權責分工明確化。

當然,不論上述何種情況都是形同對國民黨割肉或斷腕的結果,基本上都有其超高難度的認知障礙與內部難題存在,現實的操作可能性看起來並不高,畢竟,倘若柯文哲組閣就等於擋到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想要組閣的政治目標,朱立倫怎麼可能願意「成全大局」呢?另外,倘若國民黨支持柯文哲參選總統,那麼侯友宜要放在哪裡呢?是與柯文哲搭檔參選副總統?或者放在候任行政院長位置或乾脆退選回新北市繼續擔任市長呢?不管如何,為了兼顧贏得大選需要及侯友宜的個人利益,應該還是要以尊重侯友宜個人的自由選擇為宜,否則只怕會更加治絲益棼,難有所成!

或許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大概就只剩下這兩種結果才有可能藍白合呢?難道國民黨就只剩下這樣的痛苦抉擇才有機會達成藍白合的政黨合作來打這場總統與立委大選嗎?給柯文哲擔任立法院院長,難道就滿足不了他的政治胃口嗎?以民眾黨連區域立委都還很難可以打破鴨蛋贏得1席或以上的立委席次情況下,為什麼要給「小黨」主席柯文哲那麼好的合作條件呢?

其實,從柯文哲訪美前夕提出「比民調、輸的退選」的藍白合條件說以來,他一方面拉高談判條件與籌碼,另一方面則掌握話語權及新聞脈動來「制敵機先」外,此後的連番快打、招招「快、狠、準」,打的國民黨招架不住難以回應,柯文哲的民調聲勢與網路聲量也因此竄起爬升,侯友宜陣營雖然後來也拋出5點建議及雙方幕僚進行會前會的溝通以為回應,但還是難以與民眾黨陣營提出並死守的「公開透明、公共辯論、公平民調」3大主張相抗衡。儘管雙方陣營最新情況已經敲定在14日下午展開雙方幕僚商議,會後還準備有聯合記者會要跟外界報告,但恐怕其結果就大概會是各說各話並拿出幾點可以合作的政治共識來對外交代而已,根本很難在關鍵問題與核心內容達成重大的共識或成果。畢竟,目前雙方各自的政治心態、需求與目的,基本上還只停留在南轅北轍的「本位主義」上,似乎在重大的核心問題方面還很難真正對焦,需要後續更多的談判溝通才有可能有所進展或加以突破!

總之,藍白合真正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搭配合作、輔選以及贏得選舉後的人事權位安排,可以「比民調」但未必還需要經過辯論程序而延宕時間,可以談打贏選舉後的可能人事安排內容與布局方向,但要如何確保雙方談妥合作後都願意履行並落實政治承諾的結果及方式?都要達成共識才行!當然,更重要的是,縱使最後有「比民調」的共識與結果,真正的「藍白合」政治布局與打贏總統選舉後的人事合作「方案」內容除了上述大致的兩種選擇外,有沒有更好的雙方可接受且切結的合意結果?恐怕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觀察了!

作者陳淞山:曾任陳水扁總統辦公室主任(本文轉自美麗島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