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3)日召開「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第四場發表會,以「創新經濟.智慧國家」為主軸,發表「五大信賴產業」、「智慧科技島」、「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等政見,把握國際經貿體系改變的機會,加速推動經濟與產業的轉型與升級,讓台灣成為經濟日不落國。
賴清德首先表示,未來他將秉持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精神,以及「愛、和平、非暴力」的創黨價值,結合台灣社會各界的力量、用人唯才推動國家希望工程,打造「民主和平的台灣」、「創新繁榮的台灣」以及「公義永續的台灣」。
賴清德說,世界的局勢正在劇烈的變化,影響經濟、產業的結構;地緣政治的變化,包括中美科技戰、俄烏戰爭,以及台海情勢,都影響了整個國際社會。當今面臨了數位轉型及2050淨零轉型的挑戰,台灣作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自然也不例外。在這種狀況之下,應該要結合台灣社會各界的力量、團結一致,「將挑戰化為國家進步的動力」。
賴清德以「創新經濟.智慧國家」為題,首先感謝台灣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主,過去在世界各地積極爭取訂單,打造了第一次的經濟奇蹟。而在智慧化全新的時代,要走出過去以「生產」的經濟發展模式,改以「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賴清德指出,所謂「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包括四大面向:「產業創新」、「科技創新」、「金融創新」以及「創新創業」,藉此達到「創新成長」、「包容性成長」以及「綠色成長」的三項目標。
接續,賴清德以七大主張闡述政見內容。
第一個主張,「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與韌性,讓台灣成為經濟日不落國」。賴清德說,將持續推動蔡英文總統所提出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他強調,這六大產業是要因應當前國際的各項挑戰,所衍生出來的產業發展。例如,在數位化的時代,要推動「資訊及數位」,以及「資安卓越」核心戰略產業;面對2050淨零轉型的要求,要推動「綠電及再生能源」核心戰略產業;面對COVID-19的衝擊,以及未來可能發生國際性的傳染病,要推動「精準醫療」核心戰略產業;面對地緣政治的衝擊、極權主義的威脅,要推動「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戰略核心戰略產業。
賴清德表示,因應中美貿易衝突,以及地緣政治的變化,中國的供應鍊受到嚴重衝擊,凸顯了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提供了台灣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賴清德以發展「五大信賴產業」,包含半導體、 人工智慧、軍工、安控,以及通訊產業,讓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可信賴的伙伴,壯大台灣的科技與經濟。第一,賴清德強調,要讓台灣的企業能夠「立足台灣」,持續檢討台灣的投資環境,包括水、電、土地、人力、人才等,也要落實他在行政院長任內時所推動的台商回台投資方案,鼓勵立足台灣的企業,加碼投資台灣,並且進一步落實投資抵減,讓台灣這塊土地適合產業的發展。第二,要「佈局全球」,包括與菲律賓、越南、印度等理念相同的國家簽訂投資保障協定外,也要進一步在印太地區成立產業園區;另外,在日本、美國、歐洲以及印太等地,設立海外創業中心,提供金融、法制等協助,讓台灣的企業在全球佈局。第三,持續推動與美、日、歐等理念相近國家簽署雙邊及多邊經貿協定,推動加入CPTPP、IPEF等區域經濟合作機制,讓台灣的產品能夠行銷全世界,「讓台灣成為經濟上的日不落國」,不管太陽在什麼地方,都可以照耀到本國企業。
第二個主張,「打造台灣成為智慧科技島」。賴清德表示,首先要強化「半導體國家級戰略」,台灣的IC設計市占率佔全球的24%左右,晶圓製造市占率則約60%左右,特別是先進製程,市占率更是90%以上,未來應該要持續擴大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社會上領先的地位,從而帶動其他科技及傳統產業的發展。另外,也要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賴清德表示,他在行政院長任內曾提出「人工智慧行動方案」,具體的作法包括人才的培育、善用台灣半導體產業、軟硬體共同合作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也要進一步鬆綁法令,建置實驗的場域,讓台灣能夠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國際樞紐,也要讓國際企業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
賴清德表示,未來當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化後,也讓台灣的產業能夠人工智慧化。為了要達到這幾項目標,必須要打造四個平台,第一,「前瞻科技研發平台」,佈局下一代前瞻科技,包括半導體、資安、量子電腦、太空科技、次世代(低軌)通訊、人工智慧、精準健康及腦科學等下世代科技;第二,「淨零創新科技平台」,因應淨零排放系統技術需求;第三,「人文社會科學及跨領域科技研究平台」,落實以人為本的數位科技發展策略;第四,「軟體研發平台」,發展軟體驅動的新科技產業。賴清德也強調,要建立性別友善的科研環境,鼓勵女性投入STEM領域。
第三個主張,是「建構以人為本的智慧新社會」,賴清德則提出五大面向。第一,以「人」和「社會」做為數位科技服務的對象,他表示,科技的發展應該優先考量民眾需要與社會需求;第二,則是要積極消除數位落差,確保沒有人因數位能力的差異而被排除在公共服務之外;第三,全面優化政府數位公共服務,打造公開透明的開放與智慧政府;第四,創造數位社會公共福祉,將人工智慧及新興科技,應用於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議題上,帶動社會進步與人民福祉;第五,建立「數位民主」新典範,讓每一個人都有權利與機會,接觸數位科技。
第四個主張,是「推動金融創新與發展」。賴清德表示,在全體國人過去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台灣社會已經累積許多資金,應該有效率、有目標、有計畫地將資金引導到國家的公共建設上,創造國家進步,進一步帶動社會繁榮。另外,也要透過法令鬆綁以及建置新法案等,提供金融沙盒,加速金融科技創新,以及協助產業推動ESG發展,並擴大普惠金融。
第五個主張,則是「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賴清德強調,過去他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曾推出優化創新創業行動方案,未來將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要在五年內創造兩萬個新創就業,新創投資金額每年達1500億元。在這樣的目標之上,賴清德也提出多項具體作法,包括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落實法規調適、增加國際投資力道,並提供年輕人擁有海外創新實習機會,以及掌握國際創新創業市場需求,政府也要針對高中低風險的投資機會,進行策略行投資等,「十年內讓台灣成為創新解決方案的淨輸出國」。
第六個主張,則是要「發展護國群山,推動產業多元發展,創造包容成長」。賴清德表示,科技、半導體、人工智慧等產業都非常重要,傳統產業之於台灣經濟發展,更是不可或缺。台灣有超過150萬家的中小企業,若能跟國家齊步向前,台灣經濟才能夠均衡發展、穩健往前。因此,在推動智慧國家、創新經濟的過程中,政府也要持續跟傳統產業、中小企業站在一起。賴清德也提多項具體作法,包括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就曾推動的「地方創生計畫」,以及促進傳統產業與服務業升級轉型、發展國際化會展產業,並推動觀光,以及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等。賴清德說,要用政府的力量,與相關產業合作,讓科技產業得到政府挹注外,傳統產業也能得到政府的資源與支持,持續發展。
第七個主張,則是「發展綠色成長新戰略」。包括發展綠能與淨零科技,以及擴大循環經濟、建立本土「綠色金融」,在節能與儲能科技之上,持續發展各項再生能源技術,以及結合各項資通訊技術及數位化工具等,讓能源轉型更加安全、產業轉型更具備競爭力,並能讓台灣社會穩健邁向2050淨零轉型目標。賴清德強調,在追求淨零轉型的過程中,更應該考量產業與社區會面臨的衝擊,並積極推動「公正轉型」,讓每一個人都能保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不遺落社會上任何一個人。
「世界的改變,就是台灣的機會」賴清德說,未來的經貿體系,是將更加強調公平競爭、安全信任、普惠包容,以及淨零碳排等價值。台灣社會在幾十年間全體國人的努力下,從專制獨裁的黑暗年代走到民主自由的文明法治社會,不僅與國際社會享有相同的價值,台灣產業更已經贏得國際社會的信賴。「台灣具備相當好的戰略地位,這是台灣的機會」。
賴清德強調,未來台灣社會與政府,都要更加掌握變局,擴大台灣優勢、發揮台灣專長,並站穩新的產業供應鏈,推動以創新為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台灣未來一定會更好。「打造一個人人都有能力、擁有公平機會,追求自我實現的創新經濟與智慧國家」。
參與記者會有賴清德競總國政召集人暨青平台董事長鄭麗君、青平台顧問朱敬一院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陳正然董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石百達教授、台灣智庫呂曜志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