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邁入十月,離明年一月2024年中央大選,開始進入最後的一百天,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連署作業也如火如荼進行當中,而柯文哲受到高虹安爭議事件的波及,民眾黨為了立委選舉要切割恐怕不太容易;此外,剛從美國訪問回來的侯友宜,民調仍然沒有起色,甚至沒有太多人知道他去訪美說了什麼,反而成了「請假最長的直轄市長」成了焦點。

總的來說,無論是白或藍,或是一心想尋租在野力量的獨立參選人,不但各吹各的調,還在相互攀比誰才是在野勢力的老大,爭相搶民調老二,所剩時間已不過百日,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至於「白藍合」、「在野大聯盟」的說法根本就是假議題!

侯、柯、郭談非綠整合 都在買空賣空!

在野怎麼整合?不是簡單喊喊就好,政客最可恥的地方是「明知不可能」還要誆騙支持者,這種不實際的操作手法,無非是要以拖待變,都是從各自的政治利益做考量,根本沒有誰可以代表「主流民意」,也不可能帶來「一加一等於二」的效果,要戳破這些算計很簡單,問問看白、藍兩方如何操作政黨票就一清二楚,所以,沒有「誰正誰副」的問題,因為根本不可能搭檔。

試想,如果真的要合作了,不管是「侯柯配」、「柯侯配」、「柯郭配」、「郭柯配」等等劇情,都會遇到最現實的挑戰,那就是「國會席次」如何分配?誰說了算?而那些已經通過提名的人又怎麼看?還得擺平想要爭取進入安全名單的爭議!

最可惡的是,這些現實的政治利益都難解了,那支持者或鐵粉的感受呢?柯文哲如何從「白藍合」來對內交代「超越藍綠」,還有得捍衛自認民調第二的話語權,「委曲求全當副手」恐怕連自己都吞不下去,更遑論是那些柯粉!

這樣的狀態對比正在連署的郭台銘更是諷刺,參選的廣告文宣都已經開始了,一邊連署還得一邊假裝整合在野,這不是把熱心連署的民眾當傻瓜嗎?!或許可以解釋是「有錢人就是任性」,但同時也意味著郭把「民主」當工具,在商言商的性格,到底「退選」可以換來什麼?支持者在這些人眼中只有被利用,侯、柯、郭都在買空賣空,估量未來的政治影響力。

下架民進黨好嗎? 看看新竹市的高虹安!

「下架民進黨」只是口號,先以假訊息、抹黑來合理化提出「下架」的訴求,再來提出沒有實踐可能的「在野整合」,作為「下架」後「輪替上架」的想像,問題是「在野大聯盟」的價值理念是什麼?都沒有人具體提出!難道「下架民進黨」是白、藍、郭的共同價值?那麼這些急著喊下架的人,必須說明「為誰下架」,是為了自己的政治權位?還是要完成中國所賦予的任務?

當然,侯、柯、郭都會美化自己的正當性,但是這種缺乏理念的政治協力關係,根本是「不負責」的拉幫結派,空口白話造成的風險是拋棄了民主制度下的責任政治,也會讓政局陷入混亂及不穩定,進而傷害台灣民主發展。

白、藍在去年(2022年)九合一地方大選就已經操作過「下架民進黨」了,從選舉結果來看,確實取得超乎預期的成功,如今食髓知味,但這樣的操作真的有用嗎?對台灣好嗎?近期民眾黨籍新竹市長高虹安爭議事件頻傳,不就是一個血淋淋的實例,為了政治利益結合,一上任不是為了兌現政見,而是要遵循政商權力分配的運作。

持平而論,政治有現實的一面,但至少也得在合作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以及表現出權力分贓後的責任歸屬;讓人搖頭的是,這些喊著「非綠」在野整合的聲音,都是為了累積自己的聲量及話語權,要怎麼合作及如何解決紛爭,都沒有具體的方案,把民眾會「改投」視為理所當然,這如果不是太天真,就是太可惡的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