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廠8月24日開始排放經處理過的「含氚廢水」,社群上開始流傳照片稱「蝦子已經變異、背上長腳」,驚悚的外觀引起民眾瘋傳。「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今天(30日)發表查核報告,指出網傳照片「日本排核廢水,蝦子已經變異」為錯誤訊息,指照片不是生物變異,也跟福島排放核廢水無關。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經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陳國勤檢視,照片中蝦背上看起來「看似恐怖」的生物,但其實是「鵝頸藤壺」的海洋生物,屬於甲殼類蔓足亞綱。其生長狀態一般是附生不動,常生長在海面浮木等廢棄物上,長在蝦背身上比較少見,但也有可能發生。這個不是生物基因變異,也跟福島排放核廢水沒有關係。並補充說明,鵝頸藤壺的觸角是透明且會密集生長,可以食用、價格高,但因為外觀恐怖,也常有「地獄海鮮」之稱。
另義守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兼任教授陳清江認為,輻射造成的生物基因突變需要高濃度、長時間。目前看來,福島的核廢水排放濃度低,且現在才剛開始排放,不可能短時間內就看到海洋生物的變異的狀況。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館長陳德豪則解釋,生物突變分為兩種,一種是體細胞突變,可能會造成受汙染的個體本身長腫瘤,另一種是生殖細胞突變,可能會造成後代發育異常或畸形。以福島核廢水排放的時間及濃度而言,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造成背上長腳的蝦子出現在野外。
綜合上述訊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報告指出,網傳蝦變異的照片實際上是「鵝頸藤壺」類的海洋生物附在蝦身上,不是生物變異,也跟福島排放核廢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