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生龜類多棲息於低海拔淺山地區,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數量銳減陷入生存危機,因此林業署嘉義分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與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將於9月16日及10月14日辦理兩梯次「平安龜健康歸」課程,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如何在生活與野生動物保育間取得平衡。

林業署嘉義分署表示,台灣原生龜類多棲息於低海拔淺山地區,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道路水泥化與棲地切割限縮龜類產卵地與棲息環境,增加龜類在陸面的停留時間,也提高了路殺的風險。

加上來有外來入侵種造成台灣原生龜類生存壓力,業者自國外引進幼龜販售,照養不慎而逸出或成長外型改變遭到棄養遭到棄養的外來龜,造成台灣原生龜類的競爭及壓迫,或有不法人士盜獵台灣原生龜類走私出口使得族群量銳減。

因此林業署嘉義分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與觸口龜類保育教育園區合作於9月16日及10月14日辦理兩梯次「平安龜健康歸」課程,邀請親子大眾一起認識這群「慢」步於土地台灣原生龜鱉,台灣原生龜鱉因棲地減少、盜獵壓力、國際走私等因素導致生存危機,需要大家共同守護。

而本次的「平安龜健康歸」課程,將帶領學員進入過去尚未開放的園區,近距離觀察龜類,認識台灣原生龜類野生棲息環境與瞭解牠們所面臨的危機,課程中還會導入互動遊戲,體驗龜類在野外遭遇的困境,並搭配創意手作DIY活動,了解烏龜在傳統文化的代表與寓意。

龜鱉目多為雜食性,取食植物果實、無脊椎動物或動物死屍,在自然環境中扮演捕食者與清除者角色,是維持食物鏈重要的一份子,而人類活動造成龜類生存壓力,如何在生活與野生動物保育間取得平衡是重要的議題。

林業署嘉義分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將於9月16日、10月14日與龜保中心合作辦理2梯次課程。   圖:林業署嘉義分署/提供

課程帶領學員觀察龜類棲息環境。   圖:林業署嘉義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