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今(4日)召開記者會抨擊,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2025年20%綠電政策目標確定跳票,能源轉型進度延宕,連帶影響產業發展及民生經濟,背後龐大的利益,也引發黑金弊案頻傳,呼籲執政黨別再用虛假數字形塑能源轉型順利假象,並提出6大能源政策主張,盼改善能源困境。

民眾黨團上午召開「能源轉型進度卡關 民進黨能源政策跳票」記者會,黨團總召邱臣遠、副總召賴香伶出席。

邱臣遠說,據審計部前瞻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決算審查報告顯示,1至3期綠能建設共編列272.78億,但離岸風電工程截至去年底進度僅33.6%,執行率低落,較原規劃完工期限落後3年;且海洋2期計畫採購案,到去年底止預算執行率僅26.81%,同樣嚴重落後。審計部盤點光電、漁電共生、離岸風電及天然氣儲槽「全數未達標」,光電達成率雖稍高,卻陷黑金弊案和官商勾結,台南88槍案凸顯黑道介入的嚴重性。

邱臣遠直言,2021至2022年有60起綠能行賄案,「綠電之惡」罄竹難書,踐踏社會正義,阻礙能源轉型。另台灣電力消費以工業部門為大宗,產業升級與能源政策密不可分,但能源逾97%仰賴進口,價格易受國際市場影響。民眾黨提6點具體政策倡議,包括「能源轉型、氣候淨零是『以人為本的社會轉型』」、「降低化石燃料補貼,消除對電力、油氣、水等市場價格的不當干預」、「導入碳定價,公私協力帶動產業低碳轉型」、「建立共同分潤機制,分享轉型紅利」、「搭配分散式能源,建置多元電力系統」、「盤點新能源發展重點,建立符合淨零轉型的土地管理制度」,政府應在穩定供電基礎之上,維護能源氣候轉型的正義。

賴香伶指出,剛剛升級成農業部的農委會昔提「農業為本,綠能加值」策略主軸,盼2025年達到9GW的農業綠能容量,然而截至去年底只達到2.75GW,在「不利農業經營區」設置綠能設施進度也大為落後,2022年底只達預設面積的21.5%。此外,據農委會2017至2021年間的農地盤查結果,我國可供糧食生產的土地面積介於68至71萬多公頃之間,未達原先設定糧食生產自給所需面積,經濟部能源局又將農委會長年推廣農民轉作具進口替代、外銷潛力作物的部分農地劃為光電專區,台灣糧食用地已經不足,此舉恐引發糧食安全隱憂,呼籲政府推動綠能時,不能忽視糧食生產的重要性。

賴香伶強調,近年台灣發生大規模停電,不僅是電力產能問題,更是管理問題的展現,據台大風險中心針對1999到2022年非計畫性停電事故的分析,近年「人為操作失誤」的停電事件增多,反映台灣電力系統「單點故障」問題嚴重,這是電網缺乏韌性的表徵,政府應全面調整與改革能源供應體系,建置多元化電力供應系統,並發展智慧電網與儲能系統。此外,台灣《電業法》修法逾6年,尚未依法設立電業管制機關,嚴重影響民眾用電權益,也須盡速考慮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