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倘若當選總統,兩岸關係發展是否會從和平走向戰爭呢?這是台灣內部多數民眾相當關切的政治話題,也很可能影響他們在投票選擇上做出難以抉擇的關鍵因素。而許多中國大陸的涉台官員及專家在聊到這個議題時,看起來也大都認為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相當高,畢竟,賴清德相當明確的台獨定位結果若不予以重擊,恐怕只會讓台灣更向美國靠攏,成為美國霸權的政治棋子,對於中國大陸當局的「反獨促統」政治任務及目標而言,無疑是相當嚴重的政治挫敗!

正因如此,台灣的總統大選過程與結果,就勢必會遭受到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發展的可能變局所影響牽動,而台灣內部主要的三大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侯友宜與柯文哲無不小心翼翼地處理這相關的政治議題,就如同「統合派」健將、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日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在兩岸論述方面,侯友宜是「閃」,賴清德是「鬥」,柯文哲是「拖」。他認為,賴清德稱反共不反中、拒絕九二共識,就是只管自己講什麼不去想解方;而侯友宜也沒提出問題解方,話都講一半,說外界想聽的;柯文哲也一樣,從來不在乎要解決兩岸的政治難題。因此,張亞中強調,至於兩岸難題何解?解決政治敵對是重中之重,但目前看來3名參選人都沒有要解決,也沒有能力來解決兩岸難題。

問題是,對於中國大陸當局而言,兩岸敵對難題除了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放棄台獨、主張統一外根本無解,就連張亞中總校長多年來的「統合論」政治倡議努力,中國大陸當局也從未正面予以肯定或接納,又有何更好的解方可以處理呢?更何況,台灣內部反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人早就遠遠超過半數以上,就連國民黨接受的九二共識也只強調「一中各表」的情況,要想讓台灣的三大黨總統大選提名人在選戰過程中提出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根本就是難上加難的政治自殺冒險作為,又有誰真的敢如此大膽邁進呢?

其實,台灣總統大選的兩岸攻防議題,並沒有多大的政治彈性空間可以發揮,大家只能儘量的展現善意、避免挑釁來降低或減緩兩岸的政治敵對難題與氛圍。賴清德的和平保台與兄弟之邦的論述;侯友宜反對台獨、反對一國兩制;柯文哲重申的五個互相且要互信不耍小手段的說法,基本上也都是想對兩岸敵對問題有所降溫,不希望兩岸爆發擦槍走火的戰爭危機,但也無法接受中國大陸當局的極限施壓政治舉措,他們所謂止戰、避戰、備戰與能戰的說法也只是大同小異而已。

因此,可以依稀看出,目前的總統大選三大候選人在兩岸議題上都抱持著「不求加分但不能減分」的政治心態來加以因應面對,沒有人希望看到兩岸發生戰爭的威脅與危險,也沒有人願意或有能力解開兩岸敵對的政治難題!除非中國大陸看清此政治情勢而靈活調整其政治戰略與戰術,甚至在九二共識一中原則與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上做更有前瞻開創性的思維與操作,否則恐怕也難以在台灣總統大選過程發生重大的影響力,在大選過後無論誰當選?也很難真正解開兩岸的政治敵對僵局。

當然,就像少數部分的中國大陸學者所言,如「武統派」的學者李毅,稱「和平統一可能性減少」,暗示希望賴清德2024順利當選,讓大陸順勢武統台灣。其實,李毅的說法,對台灣多數民眾來看,絕對是幫倒忙的反效果,反而會讓賴清德因此加分不少,因為,選擇侯友宜或柯文哲縱使可以讓兩岸關係發展相對比較和平,但「被統一」的政治可能性立即迅速攀升,這對台灣大多數的民眾而言,就等於支持賴清德就不會被統一,所以更願意把總統大選的選票投向賴清德。

總之,台灣的總統大選在兩岸關係發展上是相當微妙且敏感的政治變數,矯枉過正或操作痕跡更加明顯,都有可能產生很大的反效果,不論是台灣的總統候選人或中國大陸當局都是如此。同樣地,「兩岸和平與戰爭」的問題,如果缺乏換位思考的「同理心」來加以審慎斟酌與操作,恐怕也極有可能造成事與願違的幫倒忙反效果。如何正確掌握政治脈動及輿情民意的政治動向?如何看清大局變化順勢操作攸關民生經濟的政策方向及內容以影響台灣民心的向背發展?應該是重中之重的問題關鍵所在。

作者陳淞山:曾任總統陳水扁辦公室主任

本文原刊載於美麗島電子報獲作者同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