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化之後,自從2000年陳水扁成功以台北市長進軍總統府之後,開啟了「直轄市長進軍總統府成功模式」,於是幾乎所有的國民黨籍的直轄市長到總統大選時幾乎都會蠢蠢欲動,或是被迫表態是否參選。而這樣的成功模式複製,對治理國家而言是否是好事,值得大家深思。

整體來說,台灣憲政史上第一次開始這個模式的是陳水扁總統,這個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把成功的市政經驗移植到全國模式。事實上依據個人的觀察與經驗,這是一個倍極艱辛的過程,如果再加上朝小野大,黯然收場並不意外。有趣的是,之後幾乎所有的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都依循這樣的模式,就是即使有過中央的歷練,但最後都是以直轄市長的任上挑戰總統大位;反而是民進黨的參選人都或多或少會最後經過中央院長或是副院長級以上的歷練之後再去參選總統。事實上,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會一直不斷的被人質疑候選人的誠信,是否半路烙跑外?還有就是請假選舉,辜負選民對他擔任市長的原始期待。

以體制與我國極為類似的法國為例,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每一任的總統大多都有總理或是部長以上的歷練,從戴高樂(總理)、龐畢度(總理)、德斯坦(財政部長)、席哈克(總理)、薩科吉(部長)、歐蘭德(部長)、馬克洪(部長),唯一的例外只有季斯卡。事實上,這種全國高度的政治歷練對一個國家的治理是很重要的,因為國家大政的角度與地方政治差異極大,政治生態也複雜許多。因此如果一個候選人欠缺中央部長級以上的歷練,或是僅有直轄市長的歷練就適合直接「越級打怪」直接挑戰總統?此是不無疑問。顯然柯文哲侯友宜在這部分的問題就被凸顯出來,而且可能會成為未來大選過程中被人一直不斷挑戰與質疑的重點所在。

這種中央部長或是總理以上的政治理練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懂得在決策時跳脫出地方層級的視野,以全國或是國際的視野來思考。在地方層級,真的只是要「猴猴做歹誌」勤跑基層大概就可以獲得不錯的評價。因此在基層是你「只要有給我服務到」,票差不多就會開出來很好的成果。中央層級則完全相反,即使是一個簡單的疫苗分配問題,也可以牽動兩岸最敏感的神經,例如疫情期間金門縣立委陳玉珍所提出的疫苗小三通就是一例。而事實上我們的國家這樣的挑戰其實非常多,除了兩岸、國內與國際經貿發展、失業率……等,這些經驗如何從台北或雙北看天下,其實都有一定的困難度。

也因此一個負責任的政黨應該在提名時要思考,他過去的歷練是否足以承擔全國治理的重責大任。如果只是因為個人具有卡里斯瑪型的魅力,或是「比較會演」,那我們就直接選演員工會理事長當總統就可以了。因此政黨在培養一個國家級的政治領袖時,法國總統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的培養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就是他除了要有政黨的歷練外,也需要地方基層的歷練,也需要中央部會以上的歷練,唯有歷經過這些歷練,才是一個適格的總統候選人。

文/劉兆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