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前往美國訪問,被外界揶揄是一趟「迷航之旅」,除了自行曝光在各景點打卡、寫寫心得文之外,被關注的點卻是衣著的配搭,還有一些沒有意義的行程安排;直白的說,柯文哲的訪美行程,表面上是要展現對國際事務的能耐,但事實上卻只是一種為了自己造勢的選舉動作,缺乏對國際情勢的掌握,更遑論是提出想要逐大位的國家發展願景。

郭、柯、侯相繼出訪 行程空泛、意義乏善

柯文哲的訪美之旅,和侯友宜突然訪星行程,有著相似之處,都沒有清楚擘畫出「為何出訪」的合理性及正當性;換句話說,就只是為了出訪而出訪,目標只是為了滿足參選總統的要件,倘若選總統就要出國展現涉外能力,那麼在柯、侯眼中,恐怕都只是流於形式。柯文哲以為訪美就能表現出自己對台美關係的重視,侯友宜選擇去華語也能通的新加坡,看來看去,兩人都只為了便宜行事、表面功夫。

選總統就一定要出國嗎?郭台銘也去了日本,刻意的座談議程讓人匪夷所思,到底要證明什麼?再看看柯文哲前往台灣駐美代表處雙橡園拜會蕭美琴,這或許是他這趟訪美行程中最正常的行程之一,但這對他要選總統的意義在哪?以及侯友宜被傳出在新加坡與中國駐星大使見面,難道這是他出訪的真正目的嗎?看起來郭、柯、侯三人的動作很大,但要角逐大位,實質意義可謂是乏善可陳。

如果「總統學」是有意選總統的人必修的課程,那麼截至目前為止,除了賴清德已經正式披掛上陣代表民進黨之外,郭、柯、侯三人還未正式出台,縱然各有各的盤算,但是,顯然他們都未做好準備,甚至可以說還未展現擔綱國家領導人的能力。倘若,郭、柯、侯三人出國訪問是各自對「總統學」的表現,那麼顯然都還不及格,「選在沒有意義的時間進行毫無意義的事」,就算完成了也只有空泛。

為參選出訪 郭、柯、侯「總統學」不及格

簡單來說,郭台銘為何要去日本?難道他對「台日關係」有更精進的看法?還是他認為訪日有助於台灣的未來區域關係和對外戰略?顯然,都沒有!媒體聚焦的卻是他那只剩政治口水的「國父遺訓」。侯友宜更是奇怪,突然決定前往新加坡,外界卻質疑他為了轉移「500萬喬事」的政治疑慮,更不用說隨之而來的槍案、斷橋,他過度操作隔空電話指揮的畫面,不但不被輿論埋單,更削弱了出訪意義。

那柯文哲呢?訪美沒有見到重要的美國重要人士及智庫代表,就算在訪美旅途中,講了很多對時政的看法,但都只有媒體新聞的下標作用,無法提出完整的政策方針;此外,更不用說,柯文哲也未提出成熟的台美合作、台灣對外關係等論述,不但沒有與美方意見交換,對美國來說,柯文哲根本沒有準備好,何必把他的到訪當一回事。美方的不重視,柯文哲的訪美只剩下自得其樂的觀光價值罷了!

對台灣民眾來說,公共事務如果只是政客的表演意義,只是為了個人政治利益,把國家發展的希望放在這些人手上,實在讓人不放心。郭、柯、侯三人出訪表面看似風光,但卻對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卻毫無建樹,而且也沒有獲得東道國的重視。郭、柯、侯三人想要魚目混珠,以為這樣就能混騙爭取參選總統的假面,他們的「總統學」早已不及格,考驗著台灣民眾的智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