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計劃在2024年開始實施碳費徵收政策,對象為年排放量達2.5萬噸以上的公司。環保署表示,碳費徵收將在今年底前完成徵收法制,明年送交碳費審議委員會決定費率,並實施「先大後小、分階段徵收」的原則,同時提供優惠費率及自主減量計畫,以達成國家減量目標。

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環保署在今天舉辦「淨零轉型、攜手前行」氣候論壇,由前署長、成大名譽教授張祖恩主持。該論壇邀請了6位實際投入淨零轉型領域的產、官、學、研領航者,分享他們的經驗,並進行深度對談。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全球淨零已成為勢在必行的議題。台灣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也已依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訂定了五年為一期的階段管制目標。此外,台灣已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成為全球第18個將淨零排放目標納入法律的國家。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為了達成「資源循環零廢棄」的目標,環保署已經啟動「資源循環促進法」的修法作業。該法案將整合現有的《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以促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並建立更完整的管理系統。

在新法中,環保署將推出一系列措施,透過改變廢棄物的定義,引導企業由減少產生廢棄物、再使用(不改變型態)、再利用(改變型態)、能源回收(如固體再生燃料)、妥善處理等5個階段來推動資源循環。並透過這些措施來最大化資源利用,同時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量。

另外,環保署也表示,在今年底之前,將完成所有徵收法制,並將於明年送交碳費審議委員會訂定費率。初期規劃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達2.5萬噸以上的電力及製造業者,採取「先大後小、分階段徵收」原則,以降低對企業的衝擊。同時,環保署也將提供優惠費率及自主減量計畫,以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