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在24日滿一周年,至今仍不見和平落幕契機,不少國人擔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民眾黨團今(22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盡快完善1年期義務役訓練,並設法恢復兩岸溝通,做好自身準備,讓台灣能快速因應可能變局。

民眾黨上午召開「俄烏戰爭周年,我們與戰爭的距離」記者會,黨團總召邱臣遠、副總召賴香伶、幹事長張其祿與會。

邱臣遠指出,俄烏戰爭迄今造成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國際市場原物料與能源價格大幅飆升,讓全球通膨居高不下,也把歐洲國家都打醒,認知國家基本安全不可偏廢,應認真提升國防戰備及自主能源。這場戰爭目前包含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家正積極介入,正在持續改變世界格局。

邱臣遠強調,國防部應針對美國對台軍售未交付部分,儘早向美方確認交付時程,提前規劃編製與訓練;針對國產武器生產,中科院須確實掌握建造時程,監督廠商如期交付;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訪台,中共可能再度報復性軍演,相關應變措施應先未雨綢繆;兩岸政治分歧但人民、經濟文化交流不能斷呼籲陸委會應儘速恢復兩岸交流,避免情勢誤判、加強危機溝通。

賴香伶表示,民眾黨原則上支持役期延長至一年,然而役期改制國軍每年將增加6到7萬可用兵力,與現在相比,所需訓練資源、場地設備都天差地別,「實戰兵」與「掃地兵」不可同日而語。按照目前規劃,新增兵員除了到常備部隊補缺,其餘4、5萬人將由新設立的「海岸守備旅」承接,所需訓練資源、場地設備何時到位,營舍又是否夠用,這些問題政府都還沒能給出答案。

賴香伶直言,檢視現行國軍資源,基層軍官嚴重不足,去年陸軍專科學校新生報到人數只有規劃的4分之1,靶場稀缺、訓練還需配合周遭居民作息,加上營舍改建進度嚴重落後,都令人懷疑「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能否在2024年如期上路,政府必須確保當前兵役訓練制度及兵源補充符合實際需求,更要有管考機制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張其祿指出,近日中國間諜氣球事件發酵造成美中關係出現緊張,雖日前中美雙方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對於「援俄」問題不歡而散,但在氣球事件或俄烏戰爭意見分歧下,美中之間的大國博弈仍有衝突管理機制。反觀台灣政府處理兩岸事務不見彈性及衝突管理,使僵局及危機一再出現,政府須恢復兩岸務實有效的溝通,並與對岸建立衝突管理機制。

張其祿說,從去年俄烏戰爭至今,台灣有許多可以借鑑的經驗,包含透過人工智慧整合不同來源的資訊、精準建立整體視野、熟悉並進一步引入無人機戰爭的操作與訓練、設法改善台灣武器彈藥不足且難獲外援的問題,更要調整以往「陸權大國」的編制與組織方式,朝「分散式指揮」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