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美國、日本及荷蘭三國祭出對中國半導體設備實施出口管制,將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在製程技術及自行開發晶片的能力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為解決困境,中國半導體業者正低調購入大量半導體設備及建設製造工廠,在禁令及自身技術水平低的情況下,可能在未來數十年,中國半導體業恐無法追趕上先進水平。

在美日荷三國達成協議,同意對中國半導體設備實施出口限制的那一刻,即代表著約 9 成全球半導體設備業者聯合圍堵中國業者,據了解,在 2019 年全球半導體設備製造總產值中,美國占到了 41 %為最多、日本占 32 %,而荷蘭的 ASML 就占了約 18 %。

有相關人士表示, 這次的圍堵政策最關鍵的打擊在於曝光機領域,包括極紫外(EUV)光刻機、深紫外(DUV)光刻機,在政策相關法令完成後,這些設備將限制出口給中國。而中國現有的光刻機,有許多重要的零件都依賴進口,一旦過了保固期限,即無法修繕變成廢鐵。

據外媒報導,中國半導體業為維持營運,中國半導體大廠紛紛透過匿名交易,向外界購買晶圓廠設備(WFE),甚至連二手設備也通通掃貨。如中芯國際在去年 11 月份就宣布將增加 16 億美元的支出,提高訂購設備的預付金,為保證這三個項目的設備交付,而另一家長江存儲則在美國制裁令之後發出了至少 20 份招標書,重新尋找設備供應商。

不過,有中國媒體認為,制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中國的技術水平低,中共《環球時報》在 1月底曾發文表示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不足 20 %。

另外,《大紀元》也引述相關人士報導,「在美國等制裁下,中共即使是不惜一切代價並堅持數十年也不可能追趕上先進水平,因為中共不會真正尊重產業發展規律,不會保護知識產權」。

受美國政府擴大對中國晶片禁令影響,為維持營運,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在去年 11 月份就宣布將增加 16 億美元的支出,提高訂購設備的預付金。   圖:翻攝自中芯國際官網(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