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2005年已核准活體肺葉手術,但一直到去年的10月底,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團隊,才成功為一位11歲廖姓女童完成「活體肺葉移植手術」,堪稱台灣首例!女童的肺葉來自於父母。今日該女童順利出院,台大該專案執行團隊今召開記者會,與廖姓女童與其父母共同分享這個好消息,為等待肺臟移植的患者捎來福音。
11歲的廖姓女童原是正常活潑的女童,去年5月因蜂窩性組織炎住院,6月20日 因敗血症開始使用葉克膜治療,7月15日病情轉趨嚴重,在使用葉克膜狀態下,轉至台大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同日經電腦斷層發現,女童肺臟已嚴重受損,當日也通過肺移植評估,開始等候合適的器官來拯救生命。
因過去台灣肺臟移植的器官來源都是來自器官捐贈,因苦等不到合適器官,經評估後,徐紹勛認為廖姓女童可接受活體肺葉移植,因活體肺葉移植手術必須要有2位血型相容、18歲以上55歲以下的五等親以內親屬,並各捐一側下肺葉,經評估女童雙親狀況後,最後決定由爸爸捐出右下肺葉、媽媽捐出左下肺葉。
器官移植手術的器官捐贈來源可分為以下兩種方式:大愛器官捐贈(deceased donor,如腦死器官捐贈及心死後器官捐贈),與活體器官捐贈(living donor,如親屬間的活體器官捐贈)。在台灣由於器官來源不足,多年來肝臟與腎臟這兩類型的器官移植手術,使用親屬捐贈的活體器官來進行的手術案例,早已多過使用大愛捐贈器官。
台大醫院也於2022年10月27日為廖姓女童執行手術,當時她已經依賴葉克膜維生長達4個月,成功完成手術後廖姓女童要重新站立,並且還要訓練肺活量,並在加護病房以助行器行走,更利用Switch的健身環等遊戲復健。也在醫生要求下每日都要爬台大醫院樓至少3次。徐紹勛則引京都大學的數據表示,「活體肺葉移植手術」10年存活率可逾8成,因女童且接受的是血親活體移植,排斥度會較「大愛器官移植」低,但女童出院後仍要持續復健,才能維持肺臟功能。
台灣的肺臟移植長期以來皆使用大愛捐贈器官來執行器官移植,台大醫院在2005年7月獲得當時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核可准予執行「人體之活體肺葉移植」新醫療技術,一直到這次才成功完成台灣罕見高難度的「活體肺葉移植手術」,目前術後女童的父親已順利返回職場工作,女童的母親也已恢復正常作息,專心陪伴女童的術後復健。此項創新醫療技術,不僅為台灣的器官移植寫下新的里程碑,也為急待捐贈器官拯救性命的國人,開啟另一種治療的選擇。
廖姓女童女術後於醫院內利用Switch的健身環等遊戲復健。 圖:台大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