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金馬獎得主、台灣知名配樂家許志遠24日因肝癌離世,讓不少樂迷感到震驚!知名醫療網站「照護線上」即揭露,有不少人認為 「沒有B型肝炎、C型肝炎,應該不會得肝癌吧?」、「脂肪肝只是因為比較胖,應該沒關係吧?」、「既然肝臟沒有不舒服,應該不用檢查吧?」照護線上說明,肝臟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但是多數人對於肝臟的健康卻有很多誤解。因為不僅B、C型肝炎者易致癌,脂肪肝、過重等,甚至吃到保存性不佳的花生等因素,也都是危險成因之一!
「照護線上」表示,聽到肝癌,很多人都都會直覺得想到B型肝炎、C型肝炎,但肝癌的危險因子有很多項,除了常見的B型肝炎、C型肝炎,還包括脂肪肝、體重過重、糖尿病、酒精、抽菸、黃麴毒素、藥物性肝炎、代謝性疾病等,其中有多項危險因子都很常見,卻容易被忽略。例如黃麴毒素(Aflatoxin)具有高度肝臟毒性及致癌性,是由黃麴黴菌(Aspergillus flavus)所產生,除了花生及花生製品,還可能出現在玉米、豆類、五穀雜糧、堅果類、食用油、乾貨、醃漬類食物中,只要食物保存不良,便很容易遭到黃麴毒素汙染。
「照護線上」說明,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經常聽到醫師提到的「肝包油」,也就是肝細胞中囤積了過多的脂肪。台灣脂肪肝的盛行率相當高,患者大多不以為意,然而,脂肪肝也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而慢慢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不可不慎。
「照護線上」指出,無論是何種原因所造成的慢性肝炎,都會讓肝臟反覆發炎、纖維化,而漸漸進展為肝硬化,罹患肝癌的風險也會大幅上升。從慢性肝炎、肝硬化、到肝癌這樣的過程,常被稱為「肝病三部曲」。
多年以來肝癌都是台灣重要的癌症死因之一,因為早期肝癌根本摸不到,也完全沒有症狀,而讓患者不知不覺。等到肝癌越長越大,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水腫、體重減輕等狀況,部分患者甚至是在肝癌破裂、大量內出血、休克時,才驚覺有肝癌的存在。若想改善肝癌的預後,一定要儘早發現肝癌,才有辦法及時介入治療。
「照護線上」提醒凡是屬於肝癌高危險群的民眾,都建議要定期追蹤,肝癌的發生往往無聲無息,假使具有肝癌危險因子,如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體重過重、糖尿病、酒精、抽菸、黃麴毒素等,建議要定期追蹤檢查。目前肝癌的治療工具相當多樣,若能早期發現,按部就班接受治療,將有助提升肝癌的預後。(本文為照護線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