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期中考,果然又重蹈 2018 地方選舉慘敗的覆轍,再次嘗到大挫敗的選戰結果,輸掉桃園、基隆與新竹市執政的地盤,拿回澎湖縣再執政的光復失土,除了嘉義市的延後選舉仍存變數外,退回到南台灣的執政 4 加 1 縣市長席次,蔡英文黨主席在施政滿意度與信任度都還徘徊在高檔的情況下,北台灣與中部縣市全面敗選

這是民進黨執政傲慢與黨內威權的「沒收初選」徵召人選爭議、擺錯位置政治誤判所種下的警訊,雖未到全面崩盤的困局,但大量流失中間與年輕選票及淺綠票源,則是傷筋動骨的慘痛教訓,若不能迅速調整黨內領導決策體制與一言堂的威權領導文化,檢討反省全面執政傲慢囂張的施政作為缺失,恐怕就連 2024 的總統與立委大選都將慘敗收場,「八年魔咒」再度上演,只能換黨執政。

「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創黨精神,被腐敗無能、力挺抄襲與黑金治國所取代;「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政治理念,被沒收初選、推數位中介法、電子媒體壟斷、網軍側翼當家、黑道干政等等問題摧殘殆盡。再加上疫情大爆發所勾起的疫苗、篩劑短缺、染疫遺體火化政策反覆爭議種種的處置缺失記憶,所造成的普遍民眾「厭惡民進黨」仇恨情緒的升高;矯枉過正的「抗中保台」政治圖騰因有「中國鵬」、高端疫苗臨床實驗的中資色彩陰影、柯建銘兒子任職中資色彩機購等政治破口擴大發酵。貧富差距擴大的高房價、高物價「相對剝奪感」情緒怒火繼續延燒,政府大撒幣的福利政策失靈、疫情籠罩下百業蕭條,重創旅遊、餐飲、觀光與服務產業,這堆積如山的政經社會問題都形成全面執政的民進黨相當沉重的執政包袱,導致「下架民進黨」的政治情緒加溫沸騰,終至種下了民進黨縣市長選舉的敗選警訊。

縱有再多的執政優勢資源,及選前刻意釋放諸多如台積電 1 奈米投資設廠桃園龍潭的膨風利多消息,也終究難挽政治頹勢,兵敗如山倒,就連深綠的台南、屏東都差點翻船,更不要說台北、桃園、新北的選情急轉直下,大幅拉大了敗選票數的差距。

這是政治結構因素的大轉變,抓誰是政治戰犯已無濟於事,重要的是錯估選情、誤判情勢與「教訓民進黨」的根本問題及源頭到底出在哪裡?蔡英文政府的黨政領導決策體系與政治親信幕僚機制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在以蔡英文總統兼黨主席的「小圈子用人」,偏聽、偏信與偏聞的政治領導結構會出現如此與民意走勢完全脫節的判斷與決定呢?這些選舉沙場的政治謀略老將與權謀政治頂尖高手如雲的民進黨各大派系領導精英與親信幕僚,所犯下的戰略錯誤與戰術失誤問題到底是如何造成的?「一言堂」的威權統治、派系共治變成圈地自重、親信幕僚利益當道與私心作祟,都是相當關鍵的根本問題所在。

所以外界才有所謂的「小英天下太子燦,洪氏兄弟阿國黨」政治傳言,「貪腐、網軍、黑道」治國共犯結構,成為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揮之不去的政治烙印,「喬王當家」、「黑道干政」與「新貪腐集團暗黑帝國」就變成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政治標記,怎麼不會讓原本民進黨最為仰賴依靠的中間選民與年輕選票大量流失出走,甚至逐漸走向與民進黨站在對立面的新崛起政治勢力呢?

總之,後蔡英文時代「新黑金政治」的結構已經成形,抗中保台政治路線逐漸被「戰爭與和平」的可能選擇所取代,再加上執政傲慢與黨內威權領導的種種爭議問題已經浮上檯面,並種下縣市長選舉的慘敗後果。蔡英文已經辭去黨主席擔起政治責任,可是上述這些民進黨政治結構與路線問題不僅難以在短暫時間內獲得某種程度上的處理或解決,又如何在往後「蔡賴共治」的體制下有新的政治轉機與曙光呢?

看來,未來一年多的台灣政局大變化應該非常精彩可期,敗在自己手上的民進黨,其黨主席選舉與總統初選提名政治競爭,如何避免刀刀見骨的政治互砍?內閣即將大幅改組的權位爭鬥又會如何演變?民進黨如何化危機為轉機重整旗鼓?如何正確處理「新黑金政治」的隱患與兩岸政治路線的可能爭議及抉擇?恐怕都是相當艱難的政治挑戰,但這卻是 2024 總統與立委大選要贏得勝利無法迴避的難解政治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