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中旬的桑卡颱風和本月初的奈格颱風雖然沒有直接登陸台灣,但颱風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馬祖地區刮起 8 級以上陣風,3 米以上的大浪,導致馬祖的離島的離島—東莒,對外船班被迫停航,從 10 月初到現在,短短不到 5 週,已被「關島」8 日,連東莒居民也覺得這是近年來相當罕見的現象。 而往返基隆與莒光鄉的貨輪,也因為風浪太大,出現連續 20 天無法運補民生物資和貨物的狀況,對離島居民的生活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馬祖東莒是近年來相當受到歡迎的旅遊景點,東莒因天候因素被迫關島,島上的旅遊、餐飲業者受創最重,沒有觀光客,讓他們的損失慘重,原本熱鬧的商店街,許多店家拉下鐵門暫停營業,街上冷冷凊清。而島上唯一一家便利商店,因爲連續多日關島無法正常補貨,架上的便當、飯糰、麵包和牛奶早就被搶購一空,只剩下空蕩蕩的陳列架。

關島的日子,沒有遊客上島,也無法出海打魚,島上的居民也沒有閒著,許多村民到背風面的菜園,趕緊種下蘿蔔、高麗菜、白菜等冬季蔬菜。除了田裡的工作,村民們也減少在戶外活動,把日常工作移往室內。住在大坪村的陳瑞金就趁著關 島製作 3-40 馬斤的魚丸。關島沒有遊客入住,東莒的民宿業者曹以鋒還是如常般的忙碌,把每個房間徹底清潔消毒,並清掃花園內的落葉。住在福正村的鄭玉貴隨時監看網路上的風浪預報,他早早就把放在犀牛嶼的漁網收回,但他覺得這次的風浪應該會帶來很多的魚的,「應該再晚半天收網的」他有點懊悔的説著。 不過,他也沒閒下來,儘管外面狂風怒濤,他還是在廚房裡忙著蒸糯米,製作過年用的老酒。

東莒因地理和天候因素,常年以來對外交通不便,許多居民在自家附近種菜、養雞、下海打魚或在潮間帶挖螺貝,以備不時之需。大浦聚落居民曹祥如說,早年他們會把賣剩下的雜魚醃漬或是曬成魚乾,像這種風浪大不能出海打魚的日子,就作拱麵拿醃魚或魚乾出來配著吃。而現在,在這種關島的日子就拿冷凍櫃裡的魚出來吃。如果只是停航幾天還不至於受太大的影響,但是東莒在 10 月份已連續20天沒有從台灣運送民生物資過來,此外,不少東莒居民才剛剛種下蘿蔔、 高麗菜等冬季蔬菜,田裡僅剩少許的地瓜葉可以吃。這些新鮮蔬菜吃完了,就只剩下冷凍蔬菜了。天候不佳關島再加上沒有民生物資運送進來,這是 10 多年來未曾有過的狀況,再關島下去,他們的日常民生必須品日漸短缺也無法外出就醫 領藥或是工作,日子就難過了!

馬祖的離島—東莒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浪高風強猶如颱風登陸,連續多日的對外交通中斷。   圖:張良一/攝

原本停泊在東莒猛澳港的漁船,在「關島」前被移往福正港內避風浪。一波又一 波的大浪不斷的拍擊堤防。   圖:張良一/攝

大浪不斷拍擊福正村的堤防,強風也造成通行困難,居民們幾乎都待在家裡,路上少有人跡。   圖:張良一/攝

福正村通往大坪村和大浦聚落的道路,因風強雨驟,路上空蕩蕩,不見人車。被迫「關島」的東莒顯得相當寂寥。   圖:張良一/攝

東莒島上東北季風第一排的福正村,整日狂風怒濤,猶如籠罩在颱風的暴風圈內。   圖:張良一/攝

東莒島上最熱鬧的大坪村,因停航關島,島上沒有遊客,生意停擺,不少店家索性拉下鐵門暫停營業。原本熱鬧的商店街頓時變得冷冷清清。   圖:張良一/攝

東莒島上唯一一家便利商店,因連續 4 天關島,架上的便當、麵包、飯糰和牛奶 早就被搶購一空,只剩下空蕩蕩的陳列架。   圖:張良一/攝

趁著停航關島沒有遊客入住,東莒的民宿業者曹以鋒把每一間房間徹底清潔消毒。   圖:張良一/攝

關島的日子,居民們還是閒不下來,一對住在福正村的夫婦在背風的菜園內忙著 種蘿蔔。   圖:張良一/攝

沒有遊客,餐廳的老闆娘好整以暇的慢慢整理晚間要吃的青菜。不少東莒居民才 剛剛種下蘿蔔、高麗菜等冬季蔬菜,田裡僅剩少許的地瓜葉可以吃。這些新鮮蔬菜吃完了,就只能吃冷凍庫裡的冷凍蔬菜。   圖:張良一/攝

東莒燈塔的一位員工冒著強風進燈塔內,他把燈光外的簾幕拉開,準備啟動燈塔燈光。   圖:張良一/攝

東莒的大浦聚落是遊客最喜歡住宿的地點,由於沒有遊客入住,傍晚的聚落一片 漆黑。   圖:張良一/攝

福正聚落內的兩盞微弱街燈和遠處的燈塔燈光,讓福正村顯得孤寂。   圖:張良一/攝

關島的日子,村民們減少在戶外活動的時間,日常工作移往室內。大坪村民陳瑞金就趁著關島製作魚丸。她製作魚丸大都賣到台灣,她只能等待風浪轉小,船班開航,才能把她的魚丸寄出。   圖:張良一/攝

關島多日,村民無法到潮間帶放網捕魚,多出來的時間就在家裡蒸糯米,製作過年要用的老酒。   圖:張良一/攝

大浦聚落村民曹祥如和他的太太在晚餐前禱告。桌上的清蒸軟絲是曹祥如夏天時在猛澳港釣到的,餐桌右邊的麻油雞,是自家後院養的雞,菜也是自己種的。如果只是停航幾天還不至於受太大的影響,但是東莒在 10月份已連續 20天沒有從台灣運送民生物資過來。再停航下去,他們日用品用盡,日子就不好過了!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