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9日電)已故「科學月刊」創辦人林孝信,53年前邀集一群旅美熱血青年創辦科普雜誌,提倡「讓科學講中文」。為肯定林孝信對台灣科學教育貢獻,中央大學宣布將鹿林天文台發現的編號498797星體取名為「林孝信小行星」,今天舉行頒贈儀式。

典禮在台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舉行,包括文化部長李永得、「科學月刊」董事長兼創辦人劉源俊、林孝信夫人陳美霞、中央大學副校長綦振瀛、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周成功、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理事長蔡孟利等人出席。

根據「科學月刊」發布新聞稿,編號498797星體、「林孝信小行星」,2008年10月23日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觀測員蕭翔耀及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葉泉志共同發現,大小約在1到2.4公里之間,每4.63年繞行太陽一圈,離太陽最近的近日點為3.3億公里,最遠時的遠日點為5億公里,目前運行到金牛座。

李永得致詞時表示,「林孝信是一個充滿使命感、理想、熱情的人,他想要做一件事情就會身體力行、全力以赴,他的人品、人格及無私奉獻精神非常令人尊敬」。李永得說,10年前曾有行星以台灣文學家鍾理和命名,今天則有以台灣科學家之名命名,能見證2位台灣傑出人士的行星命名典禮,意義非凡。

「科學月刊」董事長兼創辦人劉源俊致詞時表示,「科學月刊」由一群美國留學生發起,在台灣集稿、編輯、發行,後來因保釣運動而將重心移回台灣,雖歷經種種困難,卻都能靠著眾人的力量解決,「這是一個由熱心人士組成的團體,沒有老闆,卻能存活這麼多年,實在是一項奇蹟」,期待「科學月刊」的精神能永續流傳。

林孝信夫人陳美霞致詞時表示,林孝信曾說「知識是用來造福人,而不是用來讓人生畏」,回顧半世紀以來,「老林」與「科學月刊」的夥伴以熱情、無私、忘我的精神集體耕耘,所展現的使命感及理想主義,正是台灣社會乃至於全世界最需要的品質。

「科學月刊」新聞稿指出,「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不僅是一個科學知識傳播的平台,也是台灣的科學與文化、科學與社會對話的平台,這麼多年來超過6000人次的台灣科學家接力傳承,撰寫了超過4000萬字的科普介紹與評論文章,迄今每月出刊,從無間斷。

中央大學副校長綦振瀛說,林孝信推行的科學普及精神成為台灣科學教育的基石,奠定後人在科學知識上的成就及貢獻。中央大學頒贈林孝信小行星,除表彰其科學教育成就之外,也盼傳遞誠樸的精神。(編輯:張芷瑄)11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