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倒數30天,第二波六都市長候選人和新竹市長候選人電視聲量王調查結果今(27)天正式出爐。在六都聲量王裡,民進黨以3比2領先國民黨,其中,民進黨高雄市長陳其邁、台南市長黃偉哲和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都領先對手,台中市長候選人蔡其昌則和國民黨台中市長盧秀燕戰成平手。至於新竹市由民眾黨候選人高虹安搶得聲量王。值得注意的是,陳時中再度蟬連全台聲量王,而且還出現他的正面評價多,負面評價也很多的兩極化現象。學者們更發現,本周親綠媒體開始啟動了,正面報導執政黨候選人的比例明顯增多。
「2022年電視選舉新聞學者監測聯盟」針對全台12家有線和無線電視台,從10月15日至10月21日共7天所做出的監看統計分析發現,隨著投票日逼近,「媒體選邊站」的現象愈來愈明顯。最有意思的是,陳時中再度蟬連全台聲量王,無論是正面評價和負面評價都很多。
電視新聞總聲量和正面評價明顯偏重民進黨 學者籲注意新聞公平性
世新大學廣電系副教授林佳欣解讀認為,陳時中陣營為抵銷來自對手的攻擊,採取拉高正面新聞數量的策略。他們相信透過大量的正面新聞,可以反轉負面消息造成的傷害,刺激綠營支持者出門投票。分析貢獻陳時中新聞量最多的分別是50、53和54這三家親綠電視台,就可以印證民進黨的策略。由於今年的選情很冷,年輕選票應該不會大量湧現,所以,電視新聞對選民仍舊有很大的影響力。正面新聞量愈大就愈有機會扭轉形象,甚至影響選舉結果。
而正面新聞的操作不侷限於台北市,執政黨有可能讓媒體「動起來」拉高特定候選人的支持率。政治學者柳金財特別比較各政黨的電視新聞總聲量,第一名就是民進黨,國民黨和民眾黨則分居第二、三名。民進黨籍的7個市長候選人共獲得507分鐘報導,國民黨籍7個市長共獲355分鐘。總體而論,民進黨在電視媒體的聲量是國民黨的1.43倍,更是民眾黨的2.43倍。柳金財進一步指出,正面評價的362則新聞當中,民進黨就占了181則約50%、國民黨131則約34.5%、民眾黨有51則約占15.5%。從統計數字來看,電視媒體對政黨的偏好非常明顯,媒體應該自我節制,注意新聞的公平性。
廖達琪:本週仍是民視獲得「最不公平」新聞之冠
中山大學教授廖達琪進一步指出,民視、三立愛陳時中,力捧的味道不言可喻,TVBS雖然對國民黨候選人的報導稍多,但是,在比例上仍比較公平。根據廖達琪的分析統計,本週仍是民視獲得「最不公平」新聞之冠。
玄奘大學教授陳偉之更指出,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在民視、三立新聞台大篇幅的報導下,時數大幅衝高,幾乎是另兩位候選人蔣萬安、黃珊珊的兩倍,可謂一枝獨秀。高雄則是另一個選情報導重點,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被報導的總時數59分鐘,遠勝過國民黨候選人柯志恩的15分鐘,有近四倍之多,這是六都藍綠候選人聲量最大的差距。而且陳其邁的正面新聞有22則、中立新聞18則,柯志恩只有6則中立新聞,陳、柯兩人在媒體的聲量表現天差地別。是媒體被控制了?還是陳其邁太會操作話題?這些都有待觀察與監督。陳偉之表示,電視新聞不但太重視台北市的選情報導,也太聚焦於特定黨籍的候選人,這不但忽略了其他縣市的選情,也有違媒體社會責任及觀眾知的權利。
杜聖聰:不要對高雄、台南視而不見 剝奪選民「公民的知情權」
在電視新聞一片綠油油的氛圍下,桃園和新竹市有意外的現象。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表示,正面報導鄭運鵬的有16則新聞,不及張善政的21則,凸顯鄭運鵬無法接收「鄭文燦光環」,甚至連綠軍基本盤都無法鞏固。畢竟從TVBS前幾天公佈的民調也可發現,上屆投給鄭文燦的民眾,只有46%會支持鄭運鵬,有22%轉投張善政,「燦鵬連線」有斷鏈的可能。
負面評價報導全台第二多的是高虹安,鈕則勳表示,高虹安的負面報導多,只凸顯綠軍久攻不下,卻又不願意放棄。畢竟放棄有面子問題,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攻堅,「像極了現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尷尬局面」,此舉可能更會讓高虹安的聲量拉高,甚至助其當選。至於負面評價第一名的陳時中,負面的刻板印象已形成,連站街口或掃市場拜票都會被市民和阿嬤罵,凸顯其仇恨值仍然明顯,陳時中若無法藉由正面報導找到控制輿情的方法,選情堪慮,負面刻板印象累積將成為陳時中不可承受之重。
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進一步提醒,電視台要注意各都的播報比例。以49台《壹電視》為例,過去一週,49台報導台北市與高雄市的分鐘數比例,相差48倍;51台《東森電視台》對於台北市與高雄市的報導分鐘數比例,相差57倍;第85台《寰宇電視台》對於台北市與高雄市的報導分鐘數比例,相差81倍。
杜聖聰表示,可以理解電視台編輯作業,基本上是「抓大放小」,但如果比例原則懸殊到這種離譜的地步,就很難說這是新聞編輯台的自主權限。杜聖聰希望電視台要做到「見樹又見林」,不要輕易剝奪高雄市,特別是台南市「公民的知情權」。
無線電視台加油!給資深觀眾多一些選舉資訊
至於無線電視台的部分,對選情似乎依舊冷感,對選舉新聞持續冷處理。玄奘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邱琪瑄就表示,有線電視台主時段選舉新聞的總時長是2230分鐘,約為無線電視台主時段選舉新聞總時長252分鐘的8.8倍。無線老三台當中,甚至還有電視台連續三個主新聞時段沒有一則六都選舉新聞。本週無線電視台對於選舉新聞的綜合表現以華視播報時數最多,報導總時長為80分鐘,是第二名民視21分鐘的數倍之多。華視在報導候選人部份也較為平衡多元,除了六都之外,也關注了苗栗(21則)、彰化(4則)、嘉義(1則),各縣市選情都在華視的報導範圍裡。
世新大學教授蘇建州進一步指出,無線台的新聞時段雖然有限且寶貴,但選舉電視新聞資訊對選民在選情的判斷、投票的意向、投票的行為具有影響力,呼籲新聞媒體務必要謹慎,秉持客觀、公正、專業的態度處理選舉新聞,妥適配置候選人、政黨的新聞報導時間。
電視新聞有人監督用客觀數據提醒電視台自律 擺脫政治力的控制
台藝大廣電系教授賴祥蔚則勉勵電視台要做好內部自律,因為「學者監測聯盟」的這個監看計劃,每個星期都會公布詳細統計資料。這樣不只可以用客觀數據讓公民看出各家電視台在選舉新聞的具體表現,希望也有助於各家電視台藉以自律。學者們也一致認為,「監督媒體」積極正面的意義就是希望媒體擺脫政治力的控制,喚醒媒體背後的操盤手要自覺清醒並放手,讓媒體更公平、正義,讓選民獲得更真實、正確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