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屆電視金鐘獎,2022年10月22日在國父紀念館頒發戲劇類獎項,男主角獎破天荒的頒給《嘉慶君遊台灣》的陳亞蘭,成為金鐘獎史上第一個獲得男主角的女性與歌仔戲演員。讓很多資深鄉民,回想起42年之前,台灣剛經歷了美麗島軍法大審與林義雄家滅門血案後,又引爆了另一次更嚴重的省籍矛盾

1980年7月1日的大學聯考,乙丁組(文法商)「中外歷史」的「多重選擇題」(全對才給分,不答0分,答錯就倒扣)第43題,出現了這個害家裡說台語的考生,幾乎全踩到地雷的「陷阱題」,並引爆被國民黨壓制多年的省籍矛盾。那一題的題目就是:

「以下那些人曾經來過台灣?(A)清高宗乾隆皇帝、(B)國父 孫中山先生、(C)清仁宗嘉慶君、(D)林則徐、(E)劉永福。」

當時台灣的大學聯考,無論命題、答卷與閱卷,制度都完全比照明清科舉,必須出自朱熹的《四書集注》。戒嚴時代考生參加聯考,也只能依照國立編譯館出版的課本作答。因此聯招會公布的正確答案,第43題就是(B)與(E)。當然,聯招會的答案也沒錯,欽定版課本上就只有提到這2人曾來過台灣。

然而當時台視正播出歌仔戲演員葉青,主演的台語連續劇《嘉慶君遊台灣》(這是古裝歌唱劇,但不是歌仔戲),因為收視率太好,還從30集延長為60集。家裡說台語的考生,大概都知道這齣戲,因此幾乎全踩中了地雷。

相反的,外省籍的考生,由於家裡根本不可能看台語連續劇,這種「陷阱題」也就完全害不到他們,絕不會因此被倒扣。戒嚴時代的聯招會也都是些官老爺,完全不用理會考生與家長,只回應最簡單的3個字「看課本」,就繼續老神在在了。

但是《嘉慶君遊台灣》為何會變成戒嚴時代華視與台視的台語連續劇?日後又變成歌仔戲?而且還成了1980年大學聯考裡,引爆省籍矛盾的「陷阱題」?這故事說來就話長了。

《嘉慶君與王得祿》為何能上電視?

「口白:清朝皇帝嘉慶君,過來台灣坐柴船。歌詞:古早屏東是阿猴,高雄又名是打狗。……口白:台東街仔叫寶山,宜蘭原名噶瑪蘭。……歌詞:麻豆好吃是文旦,人講寶島是台灣。」

台灣四五年級生若懂台語的,一定都聽過這首1971年12月6日到1972年4月10日,華視剛開播時,每晚9點播出由江南、石峰、高鳴、歐雲龍主演的台語連續劇,劉福助演唱《嘉慶君與王得祿》主題曲。很可惜播出1個月後,主題曲就改成由黃秋田演唱的殘本。原本劉福助版裡佔了一半的台語口白全沒了,只剩下幾句用唱的歌詞。

很多人以為《嘉慶君遊台灣》是源自於歌仔戲,其實不然。華視是到了1985年,才推出李如麟主演的電視歌仔戲《嘉慶君遊台灣》。至於台灣民間傳說的「嘉慶君遊台灣」,大多是源自說書人竄改「乾隆下江南」與「福康安征台」的情節。

這些識字不多,混口飯吃的台灣說書人,手上的《嘉慶君遊台灣》,就像《西遊記》《三國演義》一樣,最先只是一些零星說書的文本,被文人整理成章回小說,都是很晚以後的事了。當然除了說書人台灣以外,推波助瀾的還包括一些騙香油錢的神棍野廟,以及各種瞎扯唬爛的奸商。

很多賣水果或賣茶葉的奸商,在日治時代就唬爛自己的產品,是1923年4月皇太子裕仁親王(後來的昭和天皇)「台灣行啟」時吃過用過,並且讚賞不已,成為日後進貢東京皇室的貢品,藉以抬高售價的廣告詞。

1945年8月二戰結束,國民黨接收台灣後,所有曾經吹噓日本式的「太子親嘗」「東京貢品」的商品都不准再賣了。但奸商為了繼續謀取暴利,突顯與其他同類的產品的差異,於是廣告用語又改成了中國式的「嘉慶君親嘗」「北京貢品」。

這些奸商唬爛的話術,以及神棍偽造的神蹟,荒謬到當然不能被官方接受。但因1970年代起,國民黨的政治偵防重點,已從共匪轉向台獨,以致《嘉慶君遊台灣》被總政戰部「相中」,成了向台灣人洗腦台灣「自古」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重要證據。

國民黨為何嚴禁老三台說台語?

戒嚴時代的老三台,省政府所屬的台視在1962年開播,國民黨所屬的中視在1969年開播,軍方所屬的華視最晚成立,到1971年才開播。因此華視一開始設立時,台視與中視就一起封殺他,與現有演員都簽約,讓華視沒有演員。

華視無奈之下,只好大量引進電視普及後,因台語黑白片沒落而失業的演員,製作了《嘉慶君與王得祿》《西螺七劍》之類的台語連續劇,證明所有台灣人的祖先都是來自中國。華視這幾檔台語連續劇收視率超高,與台視的黃俊雄布袋戲一樣很受歡迎。

飾演嘉慶君貼身侍衛李勇的石峰,每次與對手打鬥前,一定要先把辮子尾端咬在嘴裡。這麼帥氣的動作,讓全台立刻流行一種辮子帽,小男生遊戲時都要戴上,然後咬著辮子。李勇的辮子帽與錢來也的摺扇,是四五年級男生童年時共同的「裝備」。

雖然華視的《嘉慶君與王得祿》《西螺七劍》,與台視的黃俊雄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一樣,都是用台語宣傳大中國意識。這樣既政治正確,又有高收視率的台語節目,老三台高層都樂不可支,但卻激怒了老三台原本的國語演員。因為台語連續劇與布袋戲,不管有什麼大中國意識,全都還是嚴重壓縮了他們的既得利益。

這裡也要附帶解釋一下,台語連續劇演員不一定都是本省人,例如田文仲、華真真、吳玲、洪流、吳敏、劉秀雯、張琴……也都是會說台語的外省人。不過國語演員在黨國體制下很團結,對官方持續抗爭,新聞局迫於壓力,就對台語連續劇與布袋戲展開大屠殺。

1973年新聞局不但禁播了布袋戲,也限制台語連續劇每天只能在晚間6點到7點播半小時,黃金時段完全禁用台語。到底是要「用台語反制台獨」?還是「用國語禁絕台語」?新聞局決定選擇了後者,把台語奉送給了還在萌芽的黨外,也成了日後民進黨崛起的基礎。

為何只有本省籍考生會踩到陷阱?

1980年228林宅血案發生後,國民黨也警覺到民怨沸騰,於是稍微放寬對台語的限制,從1977年起就停播的台視歌仔戲,也准許在晚間6點檔復活。

但台語時段有限,每天只有半小時,一山難容二虎,於是台視高層只好先請另一位歌仔戲坤生葉青,主演台語古裝連續劇《丹桂飄香》,楊麗花歌仔戲《俠骨英雄傳》下一檔再接續。

不料被迫停演3年才復出的楊麗花也求好心切,《俠骨英雄傳》的拍攝進度很慢;而葉青主演的《丹桂飄香》收視率又極高,廣告超秒。

台視乾脆趁勝追擊,讓葉青擔任製作人,由原班人馬拍攝每3集1單元的連續劇《嘉慶君遊台灣》,葉青飾嘉慶君,丁鵬飾李勇,伍百萬飾王發,華真真飾俠女,再播30集。

本來《嘉慶君遊台灣》只是楊麗花歌仔戲上檔前的墊檔戲,劇情就跟7年前華視的《嘉慶君與王得祿》類似,不料推出後收視率比前一檔《丹桂飄香》更好,於是台視高層鐵了心,再次追加10單元(30集),到了大學聯考前才下檔,以致很多考生以為嘉慶皇帝真的來過台灣,誤入陷阱題。

由於複選題答錯要倒扣,聯考少3分就差了好幾十個志願,很多本省籍的家長就不斷陳情。戒嚴時代教台灣史的教授也不多,高齡75歲,日治時代就在台大歷史系任教的楊雲萍教授,就成了本省籍家長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無奈這位本省籍的老教授,本身還是小說家的楊雲萍,斬釘截鐵的回覆記者:「嘉慶君絕對沒有來過台灣。」還誇獎這一題出得很好:「因為史實和傳說畢竟不同。」

正確答案出來了,連本省籍的台灣史專家楊雲萍,都說嘉慶君沒來過台灣,這場風波應該平息了吧?

抱歉,學術爭議沒了,政治風暴卻才剛開始。大學聯考出這樣的「陷阱題」,故意陷害本省籍的考生,製造了更大的省籍矛盾,出題教授是嫌國民黨的麻煩還不夠多嗎?

為了紓解民怨,國民黨每年暑假都特設「國建會」,廣邀海內外學者暢所欲言,還保證「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1980年7月的國建會裡,台大歷史系專研中國近代史與國民黨史的河南籍教授李守孔,就痛批新聞局與台視失職,放任違背史實的《嘉慶君遊台灣》在電視上播出,戕害莘莘學子。

李守孔強調不僅是嘉慶君沒來過台灣,歷史上也沒有任何一個皇帝來過台灣。主管單位和電視台,都應為本省籍考生的錯答負責。

連外省人都反對這樣的「陷阱題」,國民黨於是又改為冷處理,讓《嘉慶君遊台灣》這個引爆省籍矛盾的考題爭議,從此就在主流媒體銷聲匿跡,只剩黨外雜誌還在繼續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