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持續將近7個月,烏軍傳以聲東擊西方式,在東北部的哈爾科夫(Kharkiv)地區快速反攻,令俄軍措手不及、潰敗奔逃,雖然俄羅斯國防部9月10日坦承從戰略重鎮伊久姆(Izium)和巴拉克列亞(Balakliia)撤出兵力,但克里姆林宮拒絕承認失敗,推稱撤軍是為將資源集中在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這不對稱的訊息和官方反覆的態度令一直相挺俄羅斯的中國似乎也不知如何是好,中國外交部急忙高喊「停戰」,而「大五毛」、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更是一下喊「中立」、一下又「挺俄」,立場反覆不定,胡錫進今天(14日)又在個人微博發表7項「獨到」見解,「各打50大板」,既不敢說「烏軍反攻不足以改變戰爭形勢」,也不敢再倡導「中立」、「冷靜觀察」;最後推給「時間」,認為即將到來的冬季才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甚至全歐洲最大的考驗,猜測俄羅斯希望藉由「能源戰」獲得最後勝利的態度十分鮮明。

胡錫進的7點看法分別是:
第一,俄羅斯的國力和軍力都有戰略上的絕對優勢,但是由於整個西方對烏克蘭的全面支持,俄羅斯又沒有使出全部力量,雙方形成了當前在烏克蘭戰場的相對力量平衡。

第二,如果俄羅斯要重新取得在烏克蘭戰場的絕對優勢,就需要對國家進行戰爭動員,至少在程度上要大大超過當前的動員水平。那意味著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戰爭化,推行義務兵制,所有適齡男子都有義務上前線作戰。整個俄羅斯社會顯然還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普丁對烏克蘭戰爭的定義是「頓巴斯特別軍事行動」,俄方至今不稱其為「戰爭」,而稱「衝突」。就是說,俄羅斯政府希望在不嚴重傷害俄羅斯經濟和民生的情況下奪取戰爭勝利。

第三,澤倫斯基政府已經「豁出來了」,在西方輿論的幫助下,這場戰爭被他們徹底定義成「俄羅斯的侵略戰爭」和「烏克蘭的反侵略戰爭」。烏克蘭社會被廣泛動員了起來,並且形成這樣的輿論聲勢:烏克蘭人能夠忍受戰爭帶來的各種困頓,奪取戰爭的最終勝利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第四,現在是烏克蘭在西方支持下拚盡全力與俄羅斯只使出部分力量的對決。隨著西方的軍事支持逐漸產生作用,烏克蘭軍隊越來越強,俄羅斯如果不將國內的更多力量投入到戰場上去,就恐難保持在烏克蘭的攻勢,不排除逐漸轉入戰略防禦,再出現哈爾科夫地區那樣的被動挨打。

第五,接下來將考驗在戰場上出現一些壞消息時,俄羅斯民眾是否會繼續支持普丁政府的烏克蘭政策。如果普丁政府能夠無論用什麼方式把俄羅斯社會在更大程度上動員起來,恢復並長期保持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攻勢,給歐洲製造能源困難,俄羅斯打「持久戰」的耐力就得到了鞏固。那麼反過來就是烏克蘭和西方的問題了。當烏克蘭發現挽回戰場敗局無望,而且西方的支持有所減弱時,澤倫斯基政府的談判意願就會上升。

第六,大國與小國交戰,大國的勝算通常要大得多。大國輸掉戰爭的原因都是無法使出全力,而小國一旦取勝,都贏在了堅持,把戰爭變成拖累大國經濟和民生的泥潭,迫使大國主動結束戰爭。大國要打贏對小國的戰爭,就要實現全民對戰爭是維護自己核心利益的高度認同,同仇敵愾。

第七,正在到來的冬季將考驗俄羅斯與烏克蘭,也考驗歐洲,目前歐洲一些國家的民眾已經對支持烏克蘭和制裁俄羅斯不耐煩了。究竟這場戰爭在維護誰的核心利益,究竟對誰來說,它的正義程度更高?宣傳是一回事,老百姓的日子最實在。當戰爭帶來的困頓不斷發酵時,對正義的描述都將接受檢驗。人們是會願意為自己的核心利益付出代價的,否則人們跟隨的決心就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