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場協會ACI Europe於2020年度報告中指出,的衝擊下使得歐洲近200個機場面臨破產,然反觀亞洲地區,卻看見許多國家紛紛選擇此時大興土木針對國內如國際機場硬體進行升級。本期的國際觀光議題,航運達人陳盛山剖析亞洲觀光國家針對機場的超前部署,以未來10年為基期,看各國如何大顯神通。

觀光大國各顯神威 傾力拓展國家機場硬體服務設施 年接待旅客量破億的巨獸級機場接續開工 疫後新國門競賽正式開跑

國際機場象徵一個國家對外的門戶形象,因此許多高度重視觀光與商務的國家,皆針對將自身的機場硬體設備進行定期的強化,以達到能接待國際旅客的數量最大值。隨著疫情的衝擊下,國際交流瞬間停擺,斥巨資興建或整修國際機場的大型工程,便成為促進在地經濟發展,同時兼顧未來觀光布局的最佳選擇。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教授陳盛山表示,百年一遇的新冠病毒危機,提供給航空業的教訓,是危機期限的長短、國際機場經營者及航空公司應隨時做好風險因應管控,短期從疫情大流行演變、世界各國的邊境管制、財務預估精準、旅行者行為、航空市場復甦期的變化;長遠來看,世界人口統計數據、持續經濟生活水平、經濟成長、旅運消費支出等,加總客運預測,包括1-5-10-20年,客運預測增長率模型,未來人流情境模組,始能將興建一座國際機場經營財務管理及回饋年限做準確預測。

興建一座國際機場能促進國家經濟成長、挹注公共投資與建設、提高國內的就業機會、拉動國內觀光產業產值、提升國家的客運流量與貨運吞吐量,更是國門的形象與國力競爭力的展現。

尤其一座國際機場的落成,能影響該國未來20~30年的國力發展,因此放眼後疫情的觀光市場,許多國家紛紛針對自身機場的航廈、跑道進行提升,以此展現對於後疫情時代的部署態度,同時展現國力與新形象。

陳盛山強調,單單觀察亞洲國家在疫情3年期間,不論航空公司或國際機場發展,營運腳步沒有停歇,短中長期的興建整改計劃加速推動;台灣桃園國際 機場第三航站大廈及第三跑道的興建工程,宜最大加速縮短完工年限並啟用,裨益與國際競爭拼搏。同時,民航局也將因應國際紛紛加大國家機場客貨運數量的同時, 重新檢視台中與高雄國際機場的軟硬體功能。

泰國 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烏塔堡國際機場

曼谷的主要國際門戶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於2022年初完成二期擴建工程,使得機場年接待旅客量從過去的6千萬人次提升至9千萬。新擴建的工程中,4層的大廳大樓有28個飛機接觸門,其中8個將為A380大型飛機提供服務,大廳的現代設計融入了微妙的文化參考,增加了泰式意象,第三跑道的建設也已經開始,預計2023年可以正式啟用。於此同時,泰國也投入93億美元進行泰國東部的烏塔堡國際機場擴建計畫,以此減輕素萬那普國際機場的交通負荷並促進該地區的旅遊業。該計畫分4個階段進行,在1,040公頃的土地上能達到年容納6,000萬人次的目標,其中第一階段預計2024年完工,二期則是2030年完成,屆時可容納3千萬人次的旅客,而整體工程預計2055年全數完成。

越南 隆城國際機場

於2020年正式動工,預計2025年完工第一期工程的隆城國際機場,離胡志明市東北40公里的5,580公頃土地上建設一個國際機場,規劃4條全長4,000公尺、寬60公尺的跑道,總面積達50平方公里,投資額高達160億美元,預計2040年三期工程皆完成後,此機場每年能容納1億人次與500萬噸貨物,將成為全越南最大的機場,可接待三分之二的國際入境旅客,解決因經濟快入成長而容量入不敷出的胡志明新山一國際機場,後者則改為服務國內航線。

新加坡 樟宜國際機場

樟宜國際機場利用疫情展開翻新工程,第二航廈的擴建與翻新工程預計2024年完工,增加許多因應高乘客流量的自動化設施與綠色空間,改造後的航站樓預計增加15,500平方公尺,額外增加500萬人次的年度接待量。也因為疫情的衝擊,使得第5航廈的建設暫緩,原先預計2030年能完工,達到年接待量5千萬人次,全樟宜國際機場可接待達9千萬人次。

韓國 仁川國際機場、加德島國際機場

作為大韓民國關口的仁川國際機場,雖已躋身為全球第5大機場,雖說疫情的衝擊下,使得原先第2航站樓與第4跑道的擴展計畫暫停,但目前已陸續恢復建設,預計2024年完成第2航站樓的擴建。同時,機場也積極興建大規模的全球性機場藝術博物館,以藝術機場的概念,打造成全球性的機場博物館,提升旅客停留時的豐富體驗。而釜山金海機場,過去吞吐量趕不上需求、跑道短、山形限制、噪音等多重問題而不斷討論擴建,但自朴槿惠總統時期提出的釜山金海機場擴建案,卻因對於週邊居民的重大影響而擱置,在文在寅總統時期重新評估後,提出《加德島新機場特別法》,改在外海區域打造韓國首個海上機場─加德島機場,總投資額13.7兆韓元,預估2035年完工,然而為了迎接2030年的釜山世博會,目前正如火如荼建設中,期盼提前完成以迎接世博。隨著這個擁有客運、貨運、港灣的TRI-PORT機場登場,可望如仁川機場般24小時營運,且有3,500公尺的跑道來滿足大型客機與貨機需求,成為釜山、蔚山、馬山的東北亞國際物流樞紐中心。

中國 翔安國際機場、長樂國際機場

隨著北京的大興國際機場2019年投入運營及四川天府機場落成後,其他重要樞紐機場也開始陸續展開擴建作業,如距離金門僅6公里的翔安國際機場2022年1月已全面開工,預計2025年完成後隔年投入使用,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由於是大型的抽砂填海工程,成為全球另一座的海島型機場,預計2030年吞吐量可達6,200萬人次,貨運量達100萬噸,飛機起降51萬架次。屆時與金門尚義機場航空識別區、飛行航路、飛航跑道方向都有重疊現象,屆時飛航起降與發展皆有影響。

而2020年9月展開二期擴建工程的福州長樂國際機場,預計新建一座25.5萬平方公尺的T2航站樓、一條新跑道,總投資額達31億美元,預計擴建完成後年接待量將達到3,600萬人次。

香港 赤鱲角國際機場

依據2030計畫大綱,香港國際機場於2016年正式動工,總工程預計1,417億元,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昂貴基建工程。隨著2022/4/21第三跑道試飛順利完成,同年7月份正式啟用。 該跑道全長3,800公尺,建於南中國海約650公頃的填海土地上,根據其設計,在該跑道全面投入服務後,將使香港機場的客貨運載能力增加約一倍。

根據香港政府對於2030年的預測,該跑道是物流和運輸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的核心,將讓香港與中國南方的製造業中心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在零售、娛樂、飛機租賃和工程等行業創造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據統計,至2035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年客運量將達1.2億人次,年貨運量達1,000萬噸。

日本 成田國際機場、名古屋國際機場

為迎接後疫情時期旅客做好準備,成田國際機場自2020年開始進行擴建,其中專供LCC使用的第3航廈,預計面積擴至1.5倍,出境大廳面積擴展至2倍,增設60台能自動劃位與行李托運的專用機器,總經費約140億日圓。

於此同時,成田國際機場公司也擬定2024年啟動延長B跑道,以及新建第3條跑道的計畫,前者將由2,500公尺延長至3,000公尺,後者則有3,500公尺的規模,完成後全年度飛機起降(SLOT)由30萬架次擴增至50萬架次,預計2029年完工。中部名古屋國際機場也計畫興建第二跑道,預計投入104億日圓預算,目前該機場於2019年登場的「FLIGHT OF DREAMS」波音787展示館,以全球首架波音787作為博物館,搭配數位藝術團隊teamLab的互動科技,廣受旅客喜愛。

台灣 桃園國際機場

桃園國際機場原本設計容留約3,700萬旅客,2019年已超量到達4,868萬人次,擴建航廈迫在眉睫。作為10大建設後國內最大單一量體公共工程,於2021年完成第三航廈土建、機電等工程發包的桃園國際機場,利用疫情航班減少之際完成南跑道整建、啟動第三航廈土建、機電工程,目前正進行土方開挖、鋼構組立、RC澆置各關聯標界面協調等作業,工程推動符合預期,預計2022年即可完成B2至3F的鋼構吊裝。配合桃園機場未來發展目標需要,機場公司亦推動第3 跑道及週邊滑行道系統等空側基礎設施建設,可將目前跑道容量50架次/小時,提升達每小時80至90架次,有效擴充營運量能。

依照桃園國際機場計畫,第三航廈將分階段於2024年完成北登機廊廳、2025年主體航廈及2026年南登機廊廳工程,將為桃園國際機場增加4,500萬人次的年服務容量,屆時一~三航廈總客運量可達8,200萬人次、貨運量提升至400萬噸。

菲律賓 桑利角國際機場、布拉幹國際機場

在亞洲的機場擴增競賽中菲律賓表現十分積極,包括投下鉅資重新打造2個國際機場。以耗資103億美元的桑利角國際機場為例,是將過去的海軍基地重建,該區域位於馬尼拉大都會區西南約35公里的甲米地(Cavite),佔地1,500公頃,將建造4條跑道、滑行道、停機坪、航站樓、貨運大樓等,年旅客吞吐量達1.3億人次,落成後將可望舒緩尼諾伊·艾奎諾國際機場的擁堵。

而投入145億美元建設的布拉幹國際機場,位於布拉幹省(Bulacan)的布拉堪鎮(Bulakan),則被稱為新馬尼拉國際機場,預計佔地1,168公頃,共4條平行跑道,分別為3,500公尺與2,600公尺,預計建成後初始年吞吐量達2億人次,是原先國際機場的6倍之多,更能創造超過百萬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