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議院選舉在今(10)日登場,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8 日為自民黨候選人助選不幸遭槍擊,據中國新聞網引述大陸學者分析,這起遇刺事件所暴露的問題遠遠超越事件本身的含義,安倍為日本留下的「遺產」,將從四個方面改變日本和世界。

變局一:影響選舉,加速「修憲」?

安倍作為自民黨的人氣「演說家」,主要負責宣傳任首相期間的成績。其中重點是呼籲實現修改《憲法》這一「夙願」,在遇害前兩天,安倍還在橫濱市演講時強調「想在《憲法》中寫明自衛隊,為違憲爭論畫上句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指出,安倍認為,這次選舉意義重大,關係到是否能夠推動「修憲」,目前對修憲持較積極態度的四個政黨,分別是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共在眾院佔據三分之二以上席位,因此只要在參院如法炮製,實現整個國會修憲勢力佔三分之二以上,就能成功推動修憲。

呂耀東透露,安倍一直把「修憲」作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使命和施政理念。早在 2007 年,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時,便已提出「修憲」時間表,參院還通過了規定「修憲」程序的國民投票法。2012 年,安倍二度拜相,再推動此事,但直到近 8 年後他辭職,「修憲」也沒成文。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王新生分析,安倍遇刺對日本政局影響很大。從日本人的政治、文化角度來看,自民黨可能因此得到一些「同情票」,很可能在參院選舉中獲勝。這對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政權的執政來講,會起到積極效果,日本國會的「修憲」步伐也會因而加快。

岸田曾表示,自民黨和與其聯合執政的公明黨目標是拿下超半數的 55 個議席,但分析認為,受安倍遇刺事件影響,自民黨很可能單獨斬獲近 70 個議席,贏得壓倒性勝利。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作為日本首相和自民黨總裁,岸田希望贏得選舉後,在「和平憲法」第九條中寫入自衛隊等「修憲」草案 4 個項目的相關討論。

不過岸田也坦言,必須將國會討論和國民理解作為「兩個車輪」共同推進「修憲」,也就是除了國會通過,必須半數以上日本民眾投票同意「修憲」,這事才算真正過關,不然還是「瘸腿」狀態。

另據《朝日新聞》2021 年的調查,45% 的受訪日本民眾支持「修憲」,與前一年比增長 2%。未來日本的民意是否會再變化,跨過支持「修憲」的 50% 紅線?學者認為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變局二:政壇地震,派閥「洗牌」?

與安倍力爭參院選舉勝利相對應的,是日本自民黨保守派勢力的日益壯大。呂耀東表示,作為自民黨內最大派閥「安倍派」(前「細田派」)的會長,安倍無論狀況如何,都已經對自民黨和整個日本政壇形成很大影響力。

呂耀東指出,安倍身上有三個鮮明標籤,第一,出身於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岸信介是名典型右翼、保守派政治家。岸信介 1960 年寧願冒著下台風險,也要通過《日美安保條約》,就此確立日本接下來的外交基礎——日美同盟。

安倍承接岸信介的政治定位,不僅是一名堅定的「修憲」者,還是一位歷史修正主義者。比如否認慰安婦問題,質疑「東京審判」,其在任期間文部科學省通過否認歷史侵略的教科書等,都是歷史修正主義的表現。

第二個標籤,是「安倍經濟學」。日本自 1990 年泡沫經濟後長期停滯,安倍在任期內提出了「安倍經濟學」,雖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日本經濟發展的現狀,但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個標籤,是安倍自實施內閣制以來,是擔任日本首相時間最長的人。正因如此,安倍能將以上理念都投射在施政過程中,長期影響日本的國策走向。

王新生也認為,在長期執政期間,安倍領導日本形成了典型的「首相官邸鑄造決策過程」的特徵,這期間,很多能與安倍競爭的政治家恰好未對他造成威脅,導致安倍完成了一些前輩政治家沒能完成的事。

因此,更多地是要看到安倍在以往執政過程中,對日本政治的長期影響、對自民黨執政方向的定調。呂耀東指出,安倍遇刺後,日本右翼保守勢力很可能借機加速推動日本,繼續推行、發揚安倍生前的理念。

至於誰會是安倍繼任者,呂耀東認為,和安倍有同樣政治理想的人有很多。但目前最緊要的是完成參院選舉,自民黨應該會等到選舉結束後,在「安倍派」中選出一名繼任者。

他分析,誰能接替安倍作為「安倍派」、「清和會」會長,要看兩點:第一,這個人選應該是能獲得廣泛認可的;第二,其應該有足夠資歷以接替安倍。現在還很難斷定是否有一個明確人選名單或者時間表。

另一方面,岸田文雄在安倍遇刺後設立專門對策室,聲明譴責槍傷事件,並公開表示「將切實繼承安倍的想法」,皆說明日本政府執政大方向不會改變,不會影響日本整體「保守化」的趨勢。

但是,雖同屬自民黨,岸田與安倍在施政理念上有區別,且一度受制於安倍,其所在派閥「宏池會」與「清和會」關係如何處理,「宏池會」是否會趁勢壯大,而群龍無首的「清和會」會不會走向內鬥和分裂?可以確定的是,現在是派閥「洗牌」的一個窗口期。

變局三:衝擊社會,信任危機?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安倍中槍身亡,震動日本這個暴力罕見、只有少數人擁有槍枝的社會。彭博社指出,日本是一個以安全著稱的國家,這種暴力行為「對日本產生的影響將遠遠超出(參院選舉)投票。」

槍擊案嫌疑人的來頭、所用槍支、行凶動機、現場安保狀況等,都在日本網路上引起討論。

已被逮捕的嫌疑人山上徹也供認,原本想襲擊某「宗教團體的幹部」,但他無法做到,因而決定使用自製槍枝襲擊安倍晉三。據日媒報導,嫌犯用的槍不同於傳統槍支,屬於 3D 打印材料,且用膠帶包住,外形上進行偽裝,躲過了安檢。

由於對槍枝管控嚴格,讓人口近 1.25 億的日本成為世界上槍支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每年在日本死於槍殺的人,很少超過 10 人,去(2021)年,日本甚至只有 1 人因槍擊死亡。

報導指出,在日本想以個人購槍、持槍,必須接受精神健康、毒品及犯罪記錄檢查,經過培訓並參加書面考試,再通過最低準確率為 95% 的射擊場實彈測驗。即使拿到槍,保存槍枝和彈藥地點必須知會警方,並加鎖獨立存放。持槍人還必須每 3 年重修一次培訓並通過考試,以更新執照。

此外,在 2007 年日本長崎市市長伊藤一丁遭槍擊身亡後,日本進一步強化控槍並修訂法案,規定非法擁槍或違規擁有多支槍,最高判 15 年監禁;在公共場所開槍,最高判無期徒刑。因此,日本社會長期以來槍枝犯罪率極低,分析認為,這導致了該國民眾普遍對槍擊事件認識不足,警惕性低。

加上這次事發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嫌犯「鑽空子」式地近距離射擊,更令日本民眾膽寒。當時安倍身旁不僅有政治人士,還有聆聽演講的普通市民,而負責警備工作的人員多達 22 人,包括 7 名特警,安保卻形同虛設。

在種種強烈對比之下,日本社會產生了情緒上的衝擊,悲傷、憤怒、擔憂等多種情緒交織。日本社交媒體上對此事討論的聲浪不斷,主流聲音是譴責暴力,呼籲治安,支持安倍;日本學者則認為,此次犯罪如同冰山一角,折射出日本社會「水面下藏著的巨大冰山」,顯現對政治、政治家的極端不信任。

王新生認為,安倍這次被刺殺,個人性行為的可能性較大。雖然日本輿論稱安倍遇刺是「暴力對抗民主主義」,說得有點過了,實際上,恐怕是一些弱勢群體有個人訴求沒表達出來。

他進一步分析,日本多年來改革、經濟發展遇到問題,個體遭遇不一樣,可能會有怨氣。嫌疑人選擇用暴力手段表達訴求,反映了社會面存在緊張情緒,但也許只是個例。總之,首相級別的人物被刺殺,的確會對日本產生很大影響。

變局四:留下「遺產」,硬幣兩面

作為把控日本對外政策大方向的資深政治家,安倍意外身亡,震驚國際社會。

俄羅斯總統普丁形容,安倍「為發展俄日睦鄰友好關係作出巨大貢獻」;韓國總統尹錫悅哀悼,稱此次槍擊事件是「絕不能容忍的犯罪行為」;印度總理莫迪為表達與日本「在一起」,國內 7 月 9 日全國哀悼一天。

美國總統拜登、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印度總理莫迪,三國政要發表聯合聲明,哀悼安倍。美國前總統川普、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澳洲前總理莫里森等曾與安倍共處的「上一代」政治家,均表達支持。

無論是周邊國家或西方世界,安倍離世引發普遍的哀悼之情,這成為他為日本留下的難得「外交遺產」,有利岸田政府開展「弔唁外交」。但也有分析認為,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失去了一位穿梭外交的重點人物,在印太戰略方面會失去一些思路支撐。

呂耀東指出,安倍擔任首次首相期間,提出「戰略性亞洲外交」構想等外交思路,一度本著與周邊國家改善關係的想法施政,但第一任期草草收尾。第二任期內,安倍的目標一來就非常明確,出台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推動解禁集體自衛權,事實上架空了和平憲法第九條,並開始給靖國神社供祭品。

在「俯瞰地球儀外交」及其 2.0 版的思路指導下,安倍在任期間曾創下日本戰後外交的紀錄,比如出訪次數和出訪國家、地區最多等。

另外也有分析指出,安倍在外交既有本著務實態度著眼鄰國外交、經濟外交的目標,也有配合美西方構建全球性戰略的步伐,還將「第三世界」為主的亞非中小國家納入外交實踐當中。

然而,安倍試圖修補與俄羅斯、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的關係,成效並不大。在外交實踐當中,共同社指出,安倍任期內的主要著眼點是強化日美同盟。他通過公布《新安保法》加快美軍和日本自衛隊的一體化運用,建構與川普的「蜜月」關係,在安倍遇刺後,川普為代表的美國保守派感到惋惜。

在川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後,安倍把這個「爛攤子」接了過來,全力促成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簽署;拜登上任後,安倍又配合美國思路在印太地區發力,美、印、澳三國之所以聯合哀悼安倍,據共同社透露,是因美日澳印「四邊安全對話機制」(Quad),是以安倍提出的構想為基礎的。

安倍的外交政策如同硬幣兩面,在兩個背道而馳的方向上,對世界產生了影響。呂耀東表示,在日本保守派勢力看來,安倍的做法是獲得認可的,可以說是成功的。

但與之相對的負面效應是,東亞及周邊國家開始警惕日本企圖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的動向,多國質疑日本在企圖成為「正常國家」的過程中,會不會帶給周邊國家造成像當年侵略戰爭時期那樣的損害。

美國前總統川普(右)表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被槍擊「絕對是毀滅性的消息」。   圖:新頭殼/合成(資料照)

印度總理莫迪對安倍的離去深表悲痛。圖為莫迪與安倍2017年9月出席高鐵奠基儀式。   圖: 翻攝自 搜狐新聞(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