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中共下一屆領導人的二十大將於十月舉行,中國問題專家袁紅冰近日披露,習近平能否發出第 3 個執政期的政治藍圖,需要看他在黨內有無通過二十大所能達到目標的判斷和預期。

袁紅冰指出,習近平的智囊李書磊已給出習近平確定二十大的上、中、下 3 個戰略目標,最高目標是恢復中共「黨主席」職位,從而與毛澤東比肩,同時公開批判江澤民的政治路線;次級目標是仍保持總書記的職位,不設立黨主席,但仍公開批判江澤民;最低目標是繼續擔任黨的總書記,達成終身執政的目標。

《大紀元時報》專欄作家詹姆斯·R·格利(James R. Gorrie)今 ( 22 ) 日評析,中國經濟正處於嚴重且長期的螺旋式下滑中。格利認為,既然習近平有意當黨主席,對他來說,還有什麼時機比現在更好以回歸其毛澤東主義的根柢呢?畢竟,在前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是經濟增長、技術創新和穩定的「典範」。

文中提到,恢復毛時代的政策是為了讓中國自力更生,中國希望在經濟上與西方脫鉤,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西方夥伴關係的依賴,使中國未來免受美國的制裁。

格利指出,這個想法很吸引人,但在實踐中行不通。自力更生的必要因素,如有效的市場、透明的法庭;必須有信息自由、私有財產、技術創新、強勁的消費者需求和對未來的信心,這些在中國都不夠。

另一方面,在中國建立的現行體制下,經濟正在崩潰。那麼,為什麼不回歸毛主義呢?事實上,搶占儘可能多的經濟控制權,可能是中國在即將到來的經濟困境中,生存下來的唯一途徑。

格利提出一些事態發展清楚地表明,中共是如何使中國全面衰落的 :

首先,中國所「報告」的增長率正在被現實打臉。中國對 2022 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是 5.5%,中國對今年第一季度的官方增長評估略低,為 4.8%,一些非官方的經濟學家表示,中國 2022 年的經濟增速將在 2% 或 3% 左右。根據衡量製造業活動的財新指數,中國目前為 48,而 4 月份為 46,該指數低於 50  意味著製造業活動出現負增長或收縮,作為世界製造業和出口業的領頭羊,負增長對中國經濟來說意味著更多的困難。

第二,中國房地產行業還有更多的壞消息。占國內生產總值(GDP) 29% 的房地產業正在持續崩潰,由於買家減少,商家開始大幅打折,今年 4 月,中國最大的 70 個城市中,三分之二的城市房價下跌。債務驅動的房地產行業的崩潰,導致即使是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和銀行也無力償債,事實上,數萬億的壞帳充斥在私營和公共經濟部門。

第三,中國試圖控制私營部門,也是其對阿里巴巴、騰訊等強大的科技巨頭施壓的背後原因,中國指責科技企業過度濫用壟斷權力,但真正的問題是權力本身。和在許多其它國家一樣,科技巨頭在中國擁有巨大的金融和社會影響力,是它們的技術,包括社交媒體,推動了文化,而不是黨。這些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不僅與中共競爭,而且對中共的合法性構成威脅。中共面對威脅的反應就是摧毀它們,這就是中國對科技巨頭採取行動背後的真正原因,中共接管後出現大規模裁員。

第四,中共向毛主義轉變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將私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廣泛融合的計劃,這是經濟衰退的另一個原因,公私合營在毛時代沒成功,現在也不會成功。民營企業的運營效率通常比國有企業高很多,因為它們通常必須盈利才能生存,另一方面,國企是由政府任命的官員而不是商人經營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國企都是中共接管成功的私營企業,為了黨員的個人利益,黨員然後將這些企業的財富榨乾,並通過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PBOC)的貸款為其再融資。兩者的「合營」,可以說,只是黨接管更多私營企業的委婉說法。

最後,格利點出中國人民對未來的恐慌。中國的「COVID清零」政策在任何施行的地方都扼殺經濟活動,整個城市似乎永無休止地封城,導致了產出、消費者收入和支出的急劇下降,以及消費者儲蓄率的大幅上升,當然,失業率也在上升。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今年 1 月到 5 月,私人儲蓄增加了 1.7 萬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50% 以上。與此同時,家庭消費下降,這意味著人們在 2022 年的購買量甚至比 2020 年嚴格封城期間還少。

這是第一季度新增的未用於經濟活動的 1.7 兆美元, GDP 約為 14.7 萬億美元或更少。此外,在 2020 年,儲蓄被投資於股市或房地產,然而,在 2022 年,消費者在償還債務、提前償還房貸,心懷戒備。

最後,中國各地的長時間封城,導致製造業和其它主要行業的訂單減少,導致大規模裁員。

在中國尋求「穩就業」、「穩經濟」之際,從北京傳出的論調明顯帶有絕望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和社會動蕩中,毛澤東尋求並找到了穩定,並一直執政到最後。毛主義的復活,只不過是在國家陷入經濟和社會不穩定時,採用的經過驗證的擴大權力控制國家的方法。

中國經濟正在衰退中,專家評論這正是中共回歸毛主義的時機。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