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近日宣布,台灣石斑魚多次驗出禁用藥物,13 日起禁止輸入到中國。對此,我國外交部批評中國將貿易「武力化」,民眾黨立委高虹安今 (12) 日也在臉書痛批,石斑魚已非第一項,更不會是最後一項,並呼籲農委會可以吸取過去的經驗,拿出具體的策略作為,照顧受到衝擊的農漁民。

高虹安表示,這樣的封殺政策不只嚴重影響台灣石斑魚的出口,對產地漁民的生計更是晴天霹靂。中國從去年 4 月就陸續向台灣提出石斑魚有驗出禁藥的案件,農委會雖然多次向中國反映國內的產地並未檢出,也提出了相關加強檢疫措施,對方卻沒有正面回應,也沒有提供中方的檢驗報告與標準以資驗證。

高虹安痛批中國只因為極少批次的檢驗結果,就驟然全面禁止我國石斑魚輸入,明顯不符合國際貿易的規範。她認為,若台灣輸入中國的農漁業產品真的有問題,除了提出檢驗報告之外,應該先進行理性的溝通與交流,針對貿易的限制也應該依循 WTO 相關規範採取衝擊相對小的措施,才是健康良好的貿易夥伴策略。

高虹安指出,近年來我國石斑魚的總產量與產值逐年下降,從 108 年產量有 2 萬 1 千多公噸,110 年只剩下 1 萬 6 千多,產值也從原本的 48.7 億元掉到 41.4 億元,出口量更是呈現大幅度的下滑,從每年出口均超過 1 萬公噸,過去兩年僅餘 6 千多公噸。她直言,中國和香港是主要出口地,佔比超過九成,中國此舉對台灣漁民的衝擊,可想而知。

農委會推估會有 3 千 6 百公噸的石斑魚受影響,並宣布要透過「調節上市期間與產量」、「多元形式拓展內銷通路」、「強化海外市場的拓展 」等措施維護漁民權益。

高虹安表示,早在中國禁止台灣的鳳梨、蓮霧與釋迦時,農委會就推出內外銷的政策,但是,除了擴大內銷宣導國人多吃之外,在多元外銷的拓展和冷鏈物流更新上,對農民的協助仍有限。

她以石斑魚為例,109年農委會就已宣示將積極拓展拓展歐美澳市場,但今年 1 至 5 月,冷凍石斑魚出口至美國累積僅達 13 噸、紐西蘭 4噸、關島 3 噸、加拿大 1 噸,其他出口地均未達 1 噸,所謂「強化海外市場拓展」過去兩年成效是乏善可陳,對於目前亟需去化的產能亦是杯水車薪。109 年全球疫情爆發後,石斑魚的主要產銷對象就已經從七成外銷反轉為三分之二內銷,高虹安質問農委會:「我們還能再讓國人吃多少石斑魚呢?」

我國農漁產品輸出屢逢障礙限制,高虹安強調,「石斑魚已非第一項,更不會是最後一項」。她呼籲農委會吸取過去的經驗,不論在推動多元內銷或是拓展海外市場上都能夠預作規劃,執行更加精準,冷鏈設備等物流關鍵技術的建置更新也應更快速到位。在批評對岸無理打壓,呼籲國人團結發聲抗議之餘,還是得拿出具體的策略作為,才是真正的照顧受到衝擊的農漁民。

高虹安呼籲農委會針對石斑魚禁令拿出具體的策略作為。   圖:翻攝自高虹安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