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勞工黨(Labor)昨(21)日在大選贏得勝利,結束保守派執掌10年的局面。而即將接任總理的黨魁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確定勝選後表示,他要促進澳洲人民團結。此外,他還說,自己將出席在日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袖峰會。不過,最終結果可能在幾天後才會正式揭曉,因為澳洲選舉官員稍早才開始計算近300萬張郵寄選票。

澳洲勞工黨在艾班尼斯的帶領下,睽違10年重返澳洲執政舞台,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已向艾班尼斯發出祝賀。而稍早澳洲現任保守派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表示,他已致電艾班尼斯承認敗選,並向對方道賀。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艾班尼斯21日晚間離開家門、準備前往勞工黨在首都雪梨的勝選慶祝活動會場時告訴記者「我要團結國家。」

艾班尼斯表示,「我認為,民眾想要團結起來,尋找我們共同的利益,期望那份目標一致的感覺。」、「我想,民眾已經受夠分裂,他們想要國家團結,而我有意帶領這個方向。」《法新社》報導稱,強生21日除恭賀艾班尼斯勝選外,還承諾雙方要在貿易事務及促進全球環保上與對方攜手合作。英國首相官邸表示,強生在給艾班尼斯的祝賀訊息中提及,「我們兩國擁有長久的合作歷史,也有光明的合作未來。」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出,艾班尼斯將於明日宣誓就任總理,但目前還不清楚工黨是否會在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還是需要與其他政黨聯合,因目前計票工作仍在進行。此外,首位華裔女性澳洲眾議員、香港背景的自由黨議員廖嬋娥(Gladys Liu)在墨爾本奇澤姆(Chisholm)席位敗給工黨候選人,但廖蟬娥陣營強調,要等郵寄選票清點後,才能得知選舉結果。

報導續指,帶領左翼工黨的艾班尼斯誓言要把國家帶往一個新的方向,特別針對氣候政策方面將有大轉變。他說,澳大利亞可以成為一個可再生能源超級大國,「在經歷了三年打破該國紀錄的叢林火災和洪水事件之後,氣候變化是選民們關注的一個關鍵問題。」報導也稱,若最終選舉結果是懸殊議會,「就代表綠黨或不隸屬任何政黨的獨立議員,以及那些一直在推動更激進的氣候政策德政黨,便會在制定新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政策時,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中澳關係將何去何從?

澳大利亞此次大選的最終結果,對生活在澳洲的百萬華人移民來說「十分重要」。這幾年中澳關係急轉直下,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來自不同移民背景的華人選民,對於中澳關係的急劇變化以及澳洲政治都有不同解讀。多數華人移民關心新政府對華政策是否會有重大改變,「因為目前執政的聯盟黨採取強硬對華戰略。」《BBC》引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的分析指稱,隨著美中關係惡化,澳大利亞也更加附和美國對華採取「競爭」的戰略主軸,「親美並與北京競爭的戰略,最後集大成於2021年簽署的《澳美英安全協議》(AUKUS)。」

對此,《BBC》也訪問住在澳大利亞的華人移民,他們分別來自中國、香港與台灣,彼此對於澳大利亞的政治乃至中澳關係皆有不同的分析及體驗。許多華人移民認為,工黨上任後,將改變目前的中澳關係,北京與坎培拉(Canberra,澳洲首都)的關係在自由黨下台後可以緩和,「工黨可以給中國一點尊敬,他們的中國政策也比較穩健。」

不過,也有許多分析認為,如同美國對華政策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後,並沒有與之前的政府有太多變化,澳大利亞基本上也將持續親美路線,對華政策的核心戰略,應該不會有所質變。宋文笛表示,若此次聯邦大選後,改由澳洲工黨執政,對美中關係的大方針在可見的未來將會維持既有戰略方針,惟在戰術層次重點稍有調整。宋文笛舉例,在戰術層面上,工黨與自由黨的差異在於其內政層次的多元主義論述,「若工黨上台,將在外交上引領工黨政府將更多資源投注在東南亞以及大洋洲,預計在經貿議題上尋求與東南亞區域整合,並在太平洋島國論壇國中傾注更多的援外發展以及氣候變遷預算等。」

宋文笛接著強調,澳美同盟屬於澳大利亞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外交關係基石,屬澳洲兩大黨共識,不會改變,「軍事上由於《澳美英安全協議》涉及英美技術轉移核能潛艇的尖端軍事科技予澳大利亞,工程浩大,預期得到2040年前後方可大成,也就確保澳洲的外交必然和美國同行。」

宋文笛補充,「《澳美英安全協議》計劃的已投注成本之高,若因外交失策而搞砸澳洲建軍計劃關鍵,未來澳大利亞總理,政治上都將難以為繼,無論是工黨或保守黨執政。」

華人移民如何看待現今中澳關係急轉直下的問題?

《BBC》報導稱,有分析顯示,關於中澳政商界人士被指從事「統戰」行為的報導或相關指控現今仍層出不窮。宋文笛舉例,前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在接受電視採訪時,刻意以中文呼籲「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此舉被外界認為刻意帶動澳洲對華政策的轉向。

同時,外界分析,在美國掀起對中貿易大戰後,原本坎培拉在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二元結構中,開始決定往所謂的「安全面」傾斜,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定位也從經貿機遇變成了安全威脅,雙邊關係急轉直下。在中澳兩國從合作轉為抗衡,雙方開啟了一連串的彼此經貿制裁及激烈的外交口水戰的這個背景下,澳大利亞百萬華人移民開始思索自己的身份以及澳洲政治。

而由於澳洲是「強制投票」制,不願投票的選民,需要提出申請豁免投票,否則將會受罰。因此,澳洲每次聯邦大選,投票率能高達90%以上,這也直接促使移民不得不投票表達意見。由此可見,對澳大利亞的華人移民來說,雖然華人移民大概只有120萬,有投票權的公民估計不到百萬,但變化激烈的中澳關係也深深影響著華人移民。

一名住在澳大利亞超過20年,且在澳洲政府工作的移民從長欣向《BBC》講述了其個人觀察。他說,「儘管封城結束,澳大利亞也已經開放,但是一些華人生意恢復的很慢,華人在中國城(China Town)的餐飲生意少了很多顧客,比起西餐廳來說非常蕭條, 新冠帶來的種族歧視等影響是長期的。」他接著批評,現任莫里森政府總是要打「中國牌」,「宣傳北京是我們澳洲人的敵人等」、「除了政府,媒體也做了很多宣傳,但很少人真正全面地了解中國,媒體報導基本上都是負面新聞。」

此外,從長欣提及,在澳洲政府工作多年後,他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營運一所非營利性質的中文學校,但在自由黨聯合執政這幾年間,只要他批評政府,就會被其他人指責他的學校是北京「金援」,或抹黑他是「中國間諜」,讓從長欣十分不滿。

從長欣向《BBC》解釋,自己原本是投給自由黨,「但這幾年來,眼見澳大利亞與中國政府的衝突,影響了許多中國移民。」他認為,過往澳大利亞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開始轉向攻擊華裔,現任政府需要肩負最大責任。他指出,「有關與中國如何往來,現在的莫里森政府沒有答案也沒有想要尋求解答,而是散播恐懼和戰爭,而且這個恐懼可以讓大家依賴政府,不用讓我們澳大利亞人去思考怎麼面對中國的崛起,我知道中國人權確實有問題,但是要著眼大局,我更關心澳洲的人權問題。」

最後,從長欣告訴《BBC》,工黨的中國政策穩健不會為了政黨利益變來變去,就算中澳回不到過去的蜜月期,但「需要給中國一點尊重。」

此外,根據當地華人媒體《今日澳洲》在最近進行的網路民調數據,6千多人網上投票結果顯示,有75%的華人選民會把票投給工黨,自由黨則只有17%左右。其中,年齡越大,對工黨的支持率越高。而關於澳洲未來的對華政策,有超過60%的人希望「秉持求同存異,改善兩國關係」,25%的民眾希望「重拾兩國蜜月關係」,只有10%的民眾希望繼續維繫現在的對華強硬政策。

澳洲現任保守派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中)承認敗選。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的支持者慶祝其在聯邦大選中贏得勝利。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