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央讓步、打算開放65歲以上長者快篩陽、有症狀;經醫師診斷後就可以給藥,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5)日表示,不能只開放這個族群,還要把50-65歲,加上危險因素者納入,且有相當程度的臨床症狀,由臨床醫師決定,即可給藥。他說,因為很多疾病沒有辦法等到完全確定診斷才開始治療,所以當醫生在合理的臆斷之下就要開始治療,以避免錯失救援黃金時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上午10時透過視訊,就COVID-19防疫措施調整議題,與地方政府進行討論。

柯文哲表示,北部PCR量能已經飽和,確診人數將有失真狀況,中央必須誠實面對,PCR不能再做為確診標準,要放寬快篩陽成判斷指標之一。

關於給藥部分,柯文哲說,以醫學專業及實際執政經驗,建議中央必須把法律與臨床分開
快篩陽給抗病毒藥物的,不應只有65歲以上、或長照機構住民,而是高齡或高風險族群,「當快篩陽且臨床上已經出現明顯症狀」,就應相信醫生臨床判斷,症狀到一個程度就要開藥,避免錯失黃金救援時間

柯文哲建議,給抗病毒藥物條件,應先開放以下兩個條件:1、大於65歲;2、50-65歲,加上危險因素,且有相當程度的臨床症狀,由臨床醫師決定。

柯文哲認為,應該將臨床與法律分開,以他過去臨床經驗來說,醫生診斷(diagnosis)和臆斷(impression)是不同的,因為很多疾病沒有辦法等到完全確定診斷才開始治療,所以當醫生在合理的臆斷之下就要開始治療,以避免錯失救援黃金時間。

柯文哲也提醒衛福部注意,醫療量能不能垮,不能讓病人被擋在急診外,這會造成人命的損失,之前中央下達醫院要開設30%專責病床,目前許多醫院都未達標,必須注意此現象。

為了保存醫院的量能,建議全台縣市做三件事:一、開設防疫急門診,處理掉大部分的輕症;二、住院、出院的標準要嚴格遵守,保留量能;三、防疫專責旅館房間數要夠,方便醫院已好轉者可以下轉、或確診者不能在家照顧的狀況;四、現在確診人數太多,疫調已經停止,全部改為確診者自主回報,但接觸者的居家隔離管制已經失去意義,因為都是由確診者自己疫調上傳,非疫調專業,再加上中央自主回報系統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反造成地方大量的行政人力浪費。

新北市副市長也表示,居家隔離「3+4」太浪費人力,一直在增加行政人力負擔,多一個工作就多一個負擔,中央如果沒有工作重點,就造成第一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