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8日專電)由日本導演濱口龍介執導的「在車上」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他向日媒表示,不只拍電影,只要認為「這或許有價值」的事,就花時間去做,未來必能比現在更幸福。

由濱口龍介執導、西島秀俊主演的「在車上」(Drive My Car)拿下第94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過去稱最佳外語片)。

「在車上」改編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短編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劇情講述一名舞台劇演員家福悠介在意外喪妻兩年後,與司機美沙紀相遇並在倆人對談中獲得心靈解脫的故事。

對於「在車上」一片獲獎,專攻俄羅斯及波蘭文學的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沼野充義指出,這部電影是「村上春樹、19世紀末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安東.契訶夫(Anton Chekhov)、濱口龍介這三強鼎立的作品」。

「在車上」劇情的另一主軸描述舞台劇「凡尼亞舅舅(Uncle Vanya)的排練過程。「凡尼亞舅舅」改編自契訶夫的同名小說。

沼野認為,濱口在「在車上」中安排劇情,電影後半段呈現劇中劇。契訶夫對村上春樹來說,是一位很重要的作家之一,而濱口堅持引進契訶夫作品的元素,又是另一種戲劇性的鋪陳。

他說,雖然這部電影是因為翻拍村上的作品而引起話題討論,但從這部電影可強烈感受到契訶夫的存在感。這部電影之所以有戲劇張力,並非只有村上、契訶夫這兩位大作家的加持,拍成電影等於是濱口這位作家的作品。近3個小時的影片,觀眾透過觀賞就能沉浸在某種心領神會的情境。

雜誌ELLE今年一月報導,「在車上」劇中男主角、舞台劇演員兼導演家福悠介自有一套特殊的執導方式,他將原作改寫為多國語言的版本,並讓語言不通的演員們在讀本的過程中觀察彼此細微的肢體動作與神情,並藉由反覆誦唸文字,最終將文字轉化為對應演員自身情緒的台詞。

如同家福悠介所說:「契訶夫的句子是危險的。」在不帶情緒的讀本過程中,演員們被迫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也將自身經驗與角色經歷相互映照,融為一體。

「在車上」一片獲得日本海內外多項獎項後,目前仍在日本電影院上映,截至3月27日,票房達8億8893萬日圓(約新台幣2億元)。

cinemacafe.net報導,濱口龍介在獲獎後透露,美國好萊塢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向他致賀時肯定他得獎是實至名歸,並說很喜歡這部電影。

濱口也表示,他電影的主題與疫情下人們的處境產生共鳴:「這部電影在談的內容是生命中的失去經驗,如何在失去所愛之後繼續活下去,這正好符合在COVID-19疫情之下,數百萬人死亡與失去所愛的情形,因此與觀眾產生共鳴。」

手拿著奧斯卡小金人,濱口說:「2年前韓國導演奉俊昊以『寄生上流』一片得獎時,看他單手很輕鬆拿起奧斯卡小金人,還以為很輕,沒想到自己拿著,才知很重,感到驚訝。」

日本電影在奧斯卡金像獎榮獲最佳國際電影(以前稱最佳外語片),是2009年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瀧田洋二執導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後,時隔13年再獲該獎項的日本電影。

「在車上」這部電影對日本電影界而言,今後將會如何存在?濱口答說:「這由各位做決定。但我認為,有製作人等各位的努力,花很多時間做籌備,才能有今天的成就,這是非常寶貴的。」

他說:「我執導所謂的商業電影,這是第2部作品,但真的能感受到大家理解籌備的重要性,努力在做。我想說的是,花時間籌備能獲得一番成果,如果有人願以此做為參考的話,我覺得很難能可貴。」

濱口想傳達的想法是,「花時間」是很重要的,只要有想做的意志,就不會倉促行事,而且比較容易產生彼此尊重的環境。他認為,這不僅限於電影界,只要認為「這或許有價值」的事,就值得花時間去做,未來必能比現在更幸福。(編輯:周永捷)1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