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板明夫進一步舉例指出,日本自2016年起,也把投票權從20歲降到了18歲,最主要的理由,是為了應對少子化和高齡化,隨著選民中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升高,日本的政治人物在選舉時提出的訴求,多會向醫療、年金、長照等老人關心的議題傾斜。而年輕人關心的升學、就業、育兒等問題,越來越容易被忽視。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18歲公民權有機會讓年輕人的意見和需求,更多地反映到政策上。
矢板明夫表示,很遺憾的是「日本的改革並不算成功」,2016年18歲開始可以投票以後,日本已經經歷過四次全國性選舉。18歲和19歲的投票率,從第一次的47%,一直下降,最近一次的選舉,甚至降到了32%。可能是日本的年輕人生活過於安逸,很難讓他們對政治產生興趣。
不過矢板明夫認為「台灣和日本有所不同。因為有來自對岸的威脅,整個社會充滿了危機感。」據他觀察,台灣的年輕人是非常能接受新鮮事物和先進價值觀的先鋒。
矢板明夫表示,回顧台灣民主化的歷程,先有野百合,後有太陽花。兩次學生運動都成功地推動了社會的變革,這在世界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可見台灣年輕人的熱情對台灣社會的影響之大。如果18歲公民權能夠實現,相信年輕人的參政,會給台灣政壇帶來一股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