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1 月 17 日,習近平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發表的演講,顯示了中共當局對 2022 年國際形勢演變的深憂。在會議中,習近平提出了四點倡議:

第一,攜手合作,聚力戰勝疫情。積極開展藥物研發合作,確保疫苗公平分配,加快推進接種速度,彌合國際「免疫鴻溝」。

第二,化解各類風險,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復甦。

第三,跨越發展鴻溝,重振全球發展事業。

第四,摒棄冷戰思維,實現和平共處、互利共贏。

2022 世界經濟論壇習近平的研究,相較往年「戰狼」侵略意味濃厚收斂不少,讓外界直言中國「全面降調。」

而時事評論家王赫今 ( 26 ) 日在大紀元時報》根據習近平演講內容以及中國相關研究報告,梳理 2022 年令中共深感恐懼的 8 大風險情境。

第一,病毒不斷變異,中共疫苗、清零政策

2021 年末西安封城,揭示中國的疫情比當局所宣稱的有雲泥之別,而中國因為中共的(1)信息封鎖和編造數據、(2)極端的病例「清零」政策、(3)疫苗出現問題等等因素而使疫情嚴重惡化,則中共的所謂「制度優勢」、「政策優勢」、「科技自立」以及「疫情外交」等等必將全面破產。

第二,供應鏈定向脫鉤,推進「去中共化」。

預計在 2022 年 2 月,美國將出台《全面供應鏈審查和評估報告》,推出更多針對性政策進行科技封鎖、加快關鍵供應鏈回流;被視為與中共打科技戰的綱領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將大概率通過並實施(參議院已於 2021 年 6 月 8 日高票通過);德國和歐盟供應鏈盡職法案可能取得進展,在供應鏈中加強對人權、氣候變化等問題的管控,增強供應鏈的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屬性,推動供應鏈局部脫鉤。

第三,美歐貨幣政策轉向,制約中共貨幣政策,衝擊中共經濟。

疫情以來,美歐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促使經濟快速恢復,但通脹持續高位徘徊。 2022 年,美聯儲抑制通脹決心上升,普遍預測將多次加息和縮表;歐央行、英國央行等也普遍強化了緊縮立場。此際,中共貨幣政策卻趨向寬鬆(減息降准),這或將導致資本流向美國和西方,對中國經濟形成衝擊。 1 月 23 日,中共《新華社》發文罵「美國才是『債務陷阱』製造者」,稱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將從四個方面衝擊發展中國家債務

第四,戰略性礦產資源爭議多。

戰略性礦產資源對一國經濟、國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全球主要國家已經開始重新審查和評估其關鍵礦產供應狀況,並制定相應的全球資源戰略,以解決其經濟和軍事面臨的戰略脆弱性問題。另一方面,世界各國民眾不斷增強的環保意識對礦產品供給形成了重要約束。再來,世界第一大煤炭出口國印尼,宣佈自今年 1 月 1 日至 1 月 31 日,禁止煤炭出口,而印尼是中國煤炭/動力煤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自然大受波及。

第五,部分國家政局即將大變,親中共勢力受挫。

1 月,中亞大國哈薩克斯坦爆發了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抗議的內容先是能源價格,後轉為民主訴求。 3 月,韓國大選。如果保守派尹錫悅獲勝,韓國可能緩和對日關係、強化美韓同盟,中韓關係將面臨考驗。 5 月,菲律賓大選。如果親美派上台,改變外交路線,調整南海政策,南海形勢和中國-東盟關係或將變化。 4 月和 6 月,法國將進行總統和議會選舉,選舉結果對歐盟未來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民粹勢力獲得更大話語權,對歐中關係有一定影響,此外,匈牙利、巴西領導人選舉也存在不確定性,與中共關係複雜化。。

第六,部分發展中國家債務違約,中共巨額投資打水漂。

截至 2018 年年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產 7.32 萬億美元,負債 5.19 萬億美元,對外淨債權 2.13 萬億美元,相當於當期 GDP 的 15.7 %。由於中共「算政治帳」、腐敗、不遵守國際規範等等原因,對外投資收益常年為負。

第七,中台關係緊張,美國強制反共。

拜登政府執政一年來,進一步明確對台安全承諾。拜登 2021 年 12 月 27 日簽署的「 2022 年國防授權法案」,包括了多項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的具體措施,建議美、台進行實地訓練與軍事演習,甚至提議邀請台灣參加「 2022 年環太平洋軍演」。

第八,中國週邊印太地區局勢不穩。

阿富汗和緬甸亂局、朝核問題、俄烏問題、中印邊界問題、印巴衝突問題、伊核問題、伊拉克及利比亞局勢不穩等等,縱觀全球,地區熱點問題逐漸向印太地區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