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黨校宣稱「時與勢在我們一邊」,3月又在兩會期間豪語「東升西降」。然而今年中國的經濟成長卻欲振乏力,明年的展望恐怕更加低迷。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稍早投書《衛報》(The Guardian),以〈從經濟奇蹟到海市蜃樓:中國的GDP能超越美國嗎?〉為題,分析中國夢難以成真的各項因素。
著有《紅旗警訊:習近平執政的中國為何陷入危機》的馬格納斯指出,中國過去30年來的經濟增長驚人,整體GDP從只有美國的5%一路增長到美國的66%。然而,中國的高速增長已經結束,GDP增長的巨大差距已經消除。美中GDP的差距高達 9 兆美元,意味著不再高速成長下的中國將很難追上美國。
馬格納斯提醒讀者, 1930 年代許多人以為德國即便不能主宰整個世界,也將主宰歐洲;1960 年代許多人認為取得太空技術領先地位的蘇聯將在10 到 20 年內超越美國;1980 年代許多人也認為經濟力量強大的日本將取代美國。這些事情從後見之明來看,全都沒有發生。從1920年代開始,就不斷有人低估美國各界面對失誤自我調整的能力與意願。
馬格納斯指出,中國是此一現象的 21 世紀版本。20世紀時蘇聯和日本都出現過高儲蓄、高投資,並最終導致高債務。由於機構和治理的長期失靈,最後發展模式破裂並產生難以收拾的後果。如今的中國也是如此。
中國投資率佔 GDP 的比例比蘇聯和日本的高峰時期還要高出 10 %,這與資本配置不當和效率低下以及普遍存在的償債問題密切相關。
中國為了防疫而採取的「清零政策」則可能導致其與世界經濟直到2023 年甚至更久之後還彼此隔閡。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也因過度負債和現在房地產的臨界點而日益加劇。中國房地產行業高達60兆美元,是 GDP 的4倍,佔年增長率的比例高達1/4到1/3。現在開發商急著打消債務,房地產價格,處境相當尷尬,。
此外,中國的經濟結構是不平衡的。它的人均收入相當於墨西哥,但人均消費卻沒有比秘魯高。消費支出約佔 GDP 的 37%,略高於 2010 年,但遠低於 2000 年。而生育率增長已經停滯。
中國的發展模式急需轉型,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拖得越久,成本就越大。中國領導人也意識有必要進行變革。習近平的方法是提出「共同富裕」的口號,試圖拿打消貧富差距、提升生活水準,來動員共產黨員與人民。
馬格納斯指出,真想打消貧富差距、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需要的是推動經濟自由化、漸進和再分配的改革,而這些恰恰是習近平所反對的。他奉行日益意識形態化和極權主義的治理方式,強化共產黨和國家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其結果使得私營部門陷入政治困境,與經濟增長所倚賴的生產力增長和創新完全不相容,就算用辯證法也解決不了。
馬格納斯結論說,想要超越美國需要的不是「講好中國故事」,而是去落實一些習近平所反對的政策。中國要趕上美國、取代美國,可能永遠只是個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