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18日專電)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今天掛牌成立。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推文表示,「我們非常高興這一天到來」。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距離立陶宛國會步行約15分鐘。波羅的海通訊社(BNS)等媒體報導,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歐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安德利奇涅(Laima Andrikienė)、外委會成員琴格里斯(Emanuelis Zingeris),以及國安暨國防事務委員會成員薩卡利埃內(Dovilė Šakalienė)等立陶宛國會議員今天在午休時間前往台灣代表處祝賀,還帶了鮮花、蛋糕。
前往祝賀的還有立陶宛1990年重獲獨立後的第一任元首、自由民主新立陶宛「國父」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現年89歲的他是現任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的祖父。
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安德利奇涅及琴格里斯是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復國宣言」簽署人。帕維里歐尼斯透過臉書表示,當年的復國宣言簽署人今天在台灣代表處甚至感動流淚。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對代表處以「台灣」為名表示肯定。
琴格里斯推文表示,台灣代表處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成立,實現了立陶宛對「自由」、「民主」的道德義務。在歷經共產政權統治約50年後,立陶宛最終重獲自由。
立陶宛政治、外交圈有個代代相傳的說法,中華民國政府曾在協助立陶宛延續獨立國家地位扮演重要角色:冷戰時期,中華民國未承認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是蘇聯一部分。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提到,根據老一輩立陶宛外交官的說法,1970年代,立陶宛在華府的公使團曾獲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多方協助。
對於立陶宛允許台灣代表處設立,中國外交部宣稱,這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性質極為「惡劣」,要求立方立即「糾正錯誤決定」,台灣「妄圖挾洋謀獨是打錯了算盤」。(編輯:馮昭)1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