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3)日是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正名為「德鹿谷村」的揭牌儀式,繼7年前「平靜部落」以所在地舊稱「Toda」正名為「都達村」後,「德鹿谷村」成為仁愛鄉第二個響應正名的村落。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親自到場祝賀並全力支持原住民族地區其他鄉(鎮、市、區)響應恢復傳統地名運動。 

原民會指出,仁愛鄉德鹿谷村是賽德克族德魯固群(Truku)的傳統村落,原本村名叫「合作村」,跟當地歷史沒有關聯,兩年前當地部落會議決議回復傳統地名便成立了「合作村恢復傳統名稱實施計畫推動委員會」。 

原民會表示,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1條及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第16條都規定,應依原住民族意願,回復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傳統名稱;為支持部落族人正名的意願,補助南投縣仁愛鄉公所467萬元;除了村名之外,道路正名為卜溪部落(alang Busig)1巷、莎都部落(alang Sadu)1巷及德鹿灣部落(alang Truwan)1巷,橋梁及村內的合作國小都一併改為傳統地名,是近年推動正名的鄉鎮中,最全面回復傳統名字的行政區域。 

夷將(Icyang)表示,此次的德鹿谷村正名,是呼應1980年代開始的正名運動精神,從阿里山鄉在抗爭過後才開展的更名歷程,到今天仁愛鄉德鹿谷村得以透過民主程序回復自己的名字,彰顯了近30年的原住民族權利運動後對於原住民族自主意識提升的成果。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正名為「德鹿谷村」的揭牌儀式大合照。   圖:原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