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台灣連線」(Taiwan Caucus)共同主席夏波(Steve Chabot)日前證實,台灣駐美代表處希望能夠正名的努力,的確有希望,多數議員希望能夠改正,但目前並未有時間表,但夏波本人表示自己審慎樂觀。由此看來,未來台灣駐美代表處,能否從現在不太正常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又露出曙光,但現在離買焰火跟香檳的時候還太早。

駐美處正名 風向與航向不變

雖說「駐美處正名」的時間表還沒能看到,不過此事發展情勢也還不是像某些評論者所酸言的「改名無望」,而還是往正面發展。也並非像部分人士指這項努力,就被拜登與習近平於9月10日的一通電話就被打消。

環顧美國行政部門與國會之間的整體情勢來看,先前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與外交部長吳釗燮9月上旬的美東之行,參與蒙特瑞對話(Monterey Talks)與美方高層溝通代表處正名事宜,功不唐捐。顧與吳出席的這場台灣所稱「蒙特瑞會談」,屬於台美之間的戰略對話層級,但由於對談前一天,拜習通話,引起部分在野人士批評為「情報失靈」。

暫且不論我方對於拜習通話的情報是否有掌握,我們可以從各方跡象觀察,美國國會中,挺台力量強勁的「台灣連線」(Taiwan Caucus),與美國行政部門之間,雙方的共識程度逐漸升高。熟悉美國政府體制的人都理解,要推動美國實際的行政作為,儘管可以從國會遊說下手,從國會山莊發動制定法案,給予行政部門壓力,有可能立法成功、推動挺台政策「達陣」。

美國總統拜登(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示意圖) 圖:翻攝中國政府網

我們回顧台灣與美國交往的歷史經驗可以顯示,不論是推動「挺台政策」或是近幾年所謂的「友台法案」,台灣與其單方面走國會路線,不如雙管齊下,也就是同時都能獲得行政部門(白宮)與國會的高度共識,想要推動的政策,在考量從中獲得美國國家最大利益的前提下,這項政策或法案就幾乎都能水到渠成。

可能也有人會質疑,如果行政部門與國會,對某個對台政策的共識程度不夠高,行政部門也未必不會採取對台有利的政策。因為,畢竟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如果台灣議題/中國議題正當火熱之時,白宮也不能不顧人民的感受恣意妄為,尤其若是對中國示弱、讓台灣人民受害的話,總統本人自己後續連任選情受傷,同時要陪著吃虧的還有同為執政黨的國會議員要面臨期中選舉的嚴酷考驗。

從現實面來看,目前美國國會跨黨派支持台灣的情勢明朗,不過拜登政府的挺台立場往往不太能夠高度確定,我們或許可以從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當時美國民間強烈支持台灣、迫使美國白宮願意支持「台灣關係法」的立法過程得到些啟示。我們可以說卡特政府是被美國人民用選票「押著」、配合國會罕見的以訂立「國內法」的特殊安排來保護台灣人民的安全與福祉,這在台灣關係法立法後的歷史研究中有太多史料可以佐證。 

因此,正當美國人「不喜歡中國」的態度在近二十年達到最高點,如果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9月10日所報導的屬實,那麼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正在認真考慮台灣提出的請求,允許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簡稱駐美處)改為「台灣代表處」。而報導也指出,更名(正名)一事得到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支持,也已獲得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內部和國務院亞洲事務官員的廣泛支持,這樣看來,美國行政部門對我駐美代表處正名的阻力並不大。

而美國眾議員夏波也讚許拜登政府朝這方向努力,希望他們能夠堅持到底。但夏波坦承「還有許多變動因素」,也可預期中國會一如往常做出反抗,這明白點出了「中國因素」才是我駐美處正名的主要干擾因素,那麼我駐美人員對於中共動態有多大的掌握,的確也是令人關心的。

情報失靈說 未有證據

先前提到顧立雄與吳釗燮於9月上旬前往距離華府車程不到40分鐘的馬里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Annapolis, Maryland),與美方國安相關官員進行所謂的「特殊管道會談」,也就是台灣所稱「蒙特瑞會談」戰略層級對話。金融時報指稱,顧與吳已在這場會談中,與美方洽談駐美處「正名」事宜,顯示這個對話平台極為重要。台美雙方雖然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近年來從美國推動印太戰略發展為「夥伴」的關係,為了加強雙方之間的戰略上緊密合作,每年持續進行多項例行性對話,橫跨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

有人士批評,顧與吳當時正在蒙特瑞,卻未能掌握拜習通話,是「明顯情報失靈」,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是情報失靈,但拜登上任後必定會希望能與習近平通話破冰,這已經是常識,只是時間問題。而且,拜登此一與中國最高領導人通熱線電話,屬於國安戰略高層次的行動,是絕對機密的。除非美方高層願意告知駐美處,我方也沒有007情報員這樣的通天人物可以滲入橢圓形辦公室,事前掌握。

「澳英美聯盟」(AUKUS)軍事安全合作夥伴關係,首要目標是由英、美兩國協助澳洲建造一支核子動力潛艦艦隊,專家指「造成軍備競賽不可避免」。 圖:翻攝 SCS Probing Initiative推特

拜習通話後,願意提供簡報,已經是符合台美交往的良性互動慣例了,論者實在不應雞蛋裡硬要挑骨頭。倒是拜登提議拜習會,被習近平拒絕後,過了五天拜登、英國首相強生(Borris Johnson)與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共同宣布成立新安全倡議「AUKUS聯盟」,將展開18個月的合作,由英美提供技術轉移、支持澳洲自製核動力潛艦。這個新倡議雖然沒有直接點名針對中國,但主要外媒都認為「AUKUS聯盟」是「美英澳宣布對中國的新抵制措施」,更是「抗中堡壘」。

金融時報在蒙特瑞會談前夕曝光顧吳兩人行蹤,事後看來倒不像是「被曝光」,而是比較像是美國行政部門高層官員刻意給記者線索(tip),來營造形勢,若論者視野放寬來看,時間間隔拉長一點點的話,就可以看出美方希望在台海兩岸都能掌握主動權,也不希望美國對中與對台政策互相扞格,以免損及美國利益。

從以上這些情勢持續發展,回頭看看我國推動駐美處正名,套句中國大陸電影「讓子彈飛」的台詞:台灣代表處正名,「讓子彈再飛一會兒」。也就是別太早下定論,子彈再快,能否擊中遠距離的目標,都需要一點時間。不論是射手本人,或者是旁觀者,都要有一點耐心,等子彈依照彈道飛行抵達目標時,答案就揭曉了。

美國國會新聞自由連線共同主席夏波(Steve Chabot )。   圖:翻攝自Rep. Steve Chabot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