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PMI在今年七月份降到50.3,創下15個月以來的新低。事實上,中國經濟趨緩已經在近幾年來成為許多學者專家討論的議題。美國作者坎森(Chris Kanthan)本週也提出他的觀察,分析中國經濟為何會趨緩。
坎森指出,在過去的 20 年裡,中國經歷了驚人的增長。然而,經濟發展見頂、人員流動銳減、不可持續的債務和人口危機等四個關鍵因素的匯合,以及中國日益專制的政府可能成為絆腳石,未來 20 年將大不相同。他提醒讀者,中國不間斷的崛起並非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在地緣政治中,高估對手和低估對手一樣危險。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見頂
坎森指出,中國經濟在許多方面已經成熟——工資和生產力開始見頂,建築業趨於平緩,消費市場趨於飽和。例如,過去二十年製造業工資增長了十倍,但現在工廠正在削減工資以保持競爭力。高科技工作者和千禧一代已經厭倦了 996 文化(每週工作 6 天,早上 9 點到晚上 9 點工作),無法再努力工作。中國已經建成了它需要的大部分基礎設施。不再能為了提高 GDP,興建有多餘的高速公路、橋樑、子彈頭列車、摩天大樓等。最後,中國的中產階級現在擁有所有必需品——家庭、電器和小工具——這意味著過去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許多市場正在萎縮。因此,中國的GDP增長率從幾年前的14%穩步下降到2019年的6%以下也就不足為奇了。經濟學家預測,到本十年末將達到2-3%。
人口流動銳減
坎森指出,中國過去 40 年增長的主要支柱之一是城市人口的增長,增長了四倍多。令人震驚的是,數億中國人從農村遷往城市。這些流動人口造就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然而,未來10年,中國城市人口每年將以不到1%的速度增長。移入的人口越來越少,平均年齡也越來越老,將影響對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的工廠、建築和零工行業(如叫車服務和食品/包裹遞送服務)。
債務無法負擔
中國的債務總額是其 GDP 的三倍——這還不包括惡名昭彰、不透明的影子銀行。過去兩年,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許多大型企業集團已經破產,或者搖搖欲墜。在過去八年中,中國的債務總額增長了驚人的 160%——從 16 萬億美元增加到 42 萬億美元——而 GDP 僅增長了 73%。換句話說,債務的增長速度是 GDP 的兩倍。現在這個系統變得太複雜和太大,技術官僚無法拯救。
人口危機
中國的年齡中位數現在是 40 歲。退休人口和老年人口正在迅速增加。中國已經有大約3億退休人員。這種現象,再加上預期壽命的延長,到 2035 年可能會使養老基金破產。
中國政府雖然推出三胎化政策,試圖減緩人口危機。但一般中國夫婦既不想也負擔不起一個以上的孩子。中國的勞動力在4年前已經達到頂峰然後走下坡,到2030年結束時將減少 1 億工人。再者,中國的數據不實,專家表示中國的總人口被高估了約 1.2 億,而且已經開始萎縮。
習近平上台後政治倒退
坎森指出,習近平取消自己的任期限制,關押政治對手並實施嚴格的思想審查,不准許任何批評。這種極權政治也衝擊到中國的經濟。當局以反覆無常和嚴厲的規定打擊科技行業。中國科技巨頭今年市值縮水超過 1 兆美元。無論這些衝擊是由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驅動的,還是習近平鞏固權力的願望,最終結果都將不利於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柱創新。
地緣政治誤判
習近平在今年中共百年黨慶講話中大談「東升西降」、「百年一遇」。在坎森看來,此時的中國頗像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急於成為第一的新興大國。這種傲慢的野心將導致危險的對抗。現實是,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 6 億人每月生活費不足 200 美元。此外,中國沒有軍事聯盟,甚至大多數鄰國都更喜歡美國。
坎森在結論中提醒世人,即便美國獨霸的世紀即將結束,「美國和平」(Pax Americana)也不會由「中國和平」(Pax Sinica)來取代。中國過去40年的成就,是奠定在國際秩序的規則上。與其去挑戰、顛覆這些秩序,中國的戰略要務應該是和平發展,他們需要做的是開放經濟、改革國有企業、實行法治、提高人權標準、擁抱言論自由/媒體自由,並且與美國、日本、台灣、印度等國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