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趨緩,行政院規劃推動五倍券民眾黨團今(10日)召開記者會,提出三大訴求,呼籲政府應向立院說明五倍券的詳細內容,並盼政府對於去年發振興三倍券的缺失要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徹。民眾黨團也提出主張,應排富發放現金。

民眾黨團上午召開「紓困?振興?儘速釐清,受民意監督再推行」記者會,立委賴香伶張其祿出席。

賴香伶指出,行政院長蘇貞昌執意發行五倍券,但與民意脫節太大,審計部針對去年三倍券的經濟效益貢獻僅0.06%,那未來五倍券的效益能增加多少?且去年花522億左右的三倍券,行政成本就達23億,若這23億能發給國人現金的話,也是不少的金額。

賴香伶質疑,全國疫情警戒降為二級,發五倍券到底是紓困,還是振興?去年台灣疫情沒有今年如此嚴重,據勞動部最新統計,6月失業率高達4.8%,等於全台有超過57萬人失業,此外7月底更有5.7萬人實施無薪假,且這僅僅是雇主有依照法規去通報的數字,檯面下有許多雇主未如實通報的、打日領零工受影響的,都是政府無法掌握到的黑數。

賴香伶表示,民眾黨主張應排富發放現金,國民黨則希望發現金,而現在執政黨一些立委也提出與蘇貞昌不同的看法,9位綠委發聯合聲明,代表民進黨團內部有不同意見,1000元換5000元增加繁瑣行政作業,相信這9位綠委「逆貞昌」也是因為聽到地方聲音。

張其祿則說,針對政府推行五倍券,民眾黨團提出三大訴求:第一,政府應盤點受疫情影響產業,同時針對受衝擊的產業是否已在「振興階段」,確實進行調查,政府仍需精準評估內需產業的紓困計畫,才能有效運用政策。

張其祿指出,第二,政府應以此前發行三倍券的經驗,確實檢討和評估發券的效益,檢討發行狀況。去年7月推出的三倍券推出時間緩慢,且原先推行「數位為主,紙本為輔」的政策,最後也髮夾彎追加預算印製紙本三倍券,而且最後領取數位券的民眾僅有181萬1937人,僅佔可領取人數的17%,顯然政府在規劃三倍券政策時並未考慮國內需求及數位工具發展。呼籲行政院應依照審計部報告,確實檢討發券的效益,而非一意孤行強推五倍券政策。

張其祿表示,最後,應提高數位消費比例,引導產業轉型及做好防疫工作。民眾在疫情期間改變對不同商品的「宅經濟」需求,使電子購物及郵購業、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等成為疫情下受益的主要業別,營業額分別年增27.1%、19.6%;同時布局線上銷售之零售業者比率增加後,有提供線上銷售的零售業者營業額年增3.2%,足見數位化轉型對於內需產業業者的重要性極高。而內需產業是否暢旺,仍要觀察疫苗普及率、邊境管制政策及國際變種病毒發展等不確定因素,此時如推出任何產業政策,政府都應重視產業數位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