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但本土疫情趨緩,指揮中心表示,7月13日起部分措施將適度鬆綁。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今天(9)日在臉書上寫道,疫情將永遠改變消費習慣。
沈政男說,疫情不只不是飢荒,甚至不少人在全國警戒期間,因為不能外出運動,再加上靠吃來減緩緊張情緒,於是沒事就訂外送。疫情期間,百業受到影響,食物外送卻是一枝獨秀,成長近四成。國外經驗發現,疫情期間養成的生活習慣,在解封以後也可能存在,比如好多人依然待在家裡,不敢外出。或許台灣這波疫情過後,許多人就此養成吃外送食物的習慣,減少外食行為。
沈政男說,另一項逆勢發展的行業是網購,台灣某些購物網站業績在這一波疫情期間甚至成長了好幾倍。在網購商品裡,以生鮮蔬果、冷凍食品與居家清潔用品這些防疫相關商品最為暢銷。反觀電子產品、美妝、鞋包這些原本網購暢銷商品,因為不是民生必需品,數量明顯下降。大難當頭,朝不保夕,奢侈品的消費當然就會減少。
他表示,封城期間,不能外出,很多人在家看書、聽音樂或看網路電影,於是相關文創商品銷售量竟然創下歷史新高。以書籍來說,英國在2020年的銷售量是八年來最高。台灣有書商抱怨防疫使得購書客人減少,其實這是短期現象,如果能夠善用網路平台,並對準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的閱讀需求,書反而更好賣。
沈政男說,從歷史經驗可知,瘟疫總是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這一波新冠疫情所造成的消費行為改變,恐怕在疫情過後不會完全消失。
沈政男也提到,現在準備微解封,而內用規定那麼嚴格,如果餐廳小吃店有網路預約,是不是方便事先安排?疫情也會讓人反思休閒生活安排:我真的那麼需要往外跑嗎?還是假日在家看書聽音樂也是不錯?當然也會改變花錢與儲蓄的習慣。一些日常所需的物品與勞務,其實可以自己張羅,比如剪頭髮,給家人剪衛生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