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萬和宮,推動鄉土文化藝術與教育的成果,有口皆碑,獲得回響,膠彩畫大師簡錦清、書法名家石遠誠、攝影名師蔡來旺及藝術家彭維船相繼贈送作品,增添典藏內涵,彌足珍貴。

台灣膠彩會協會創會理事長簡錦清捐贈的「東.西文化的堆疊」膠彩畫作品,以萬和宫為背景、兼具東西文化內涵,懸掛在萬和文化大樓4樓文物館,相當醒目。

簡大師致力於文化、藝術教育推動不遺餘力。已經建立口碑,邁入第13屆的萬和美展,即由他策劃,與萬和宮有濃厚情誼。他以萬和宮為背景,融合東西文化,運用礦顏、水干、鹿膠、紙本材質,完成題為「東.西文化的堆疊」30F的作品,贈送萬和宫,董事長蕭清杰代表接受。

蕭董事長說,萬和宮文物館已經珍藏千餘件文物,簡理事長這幅作品,融合東西文化,將萬和宮與聖家堂巧妙結合,很有創意,感謝大師的割愛,特別典藏在文物館,成為新亮點。

簡錦清說,萬和宮是他從小時遊戲、看歌仔戲留連的地方,有血濃於水的鄉土情懷。現在,更是中部地區,特別是西屯、南屯地區的信仰中心,是所有住民心靈所依附的聖壇。也是信仰者精神堡壘,亦是國家三級古蹟。

他指出,西班牙巴塞隆納高地的建築,深深影響後世的建築觀,也吸引世界各地的朝聖者。「聖家堂」自上世紀開始建造,延續至今還如火如荼持續進行。它的外觀包裹著層層精緻的雕刻,敘述著聖典、聖蹟。教堂內部的建築理念,迥異於外部所舖乘,以自然實境作為建築圭臬;柱子似高大的巨木,屋頂長滿茂密的森林,深深烙印在朝聖者內心深層。是宗教界的聖靈,也是建築界的聖壇。

簡錦清提到,萬和宮是萬千信眾的心靈寄託,與聖家堂在西方宗教地位,份量相當。東方的神祇與西方的教堂,各自引領信眾、安撫普羅,其終極目標皆一致,均為勸人為善。

大里區永隆國小主任退休的石遠誠,贈送的是以麻布材料書寫的「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墨寶。石遠誠浸淫書法40餘載,108年8、9月間,在麻芛文化館「創意藝廊」,舉辦「玩墨趣—遊走犁頭店」書法個展,叫好又叫座。

石遠誠展出的作品中,以麻布材料書寫的「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墨寶,他覺得與麻芛文化館陳列的文物相對稱,特別捐贈給萬和宮,由蕭董事長代表接受。

蕭董事長說,石主任認真細心,思慮週到,廣結善緣,可以從作品中觀察得到。感謝他割愛,贈送這件墨寶,充實麻芛文化館藏。

慶祝媽祖鎮殿335週年,萬和宮精心策劃「萬和美展歷屆評審委員聯展」,108年10月5日至109年元月4日展出36位藝術家大師的得力作品,被譽為千載難逢的藝術強檔。展期結束後,攝影名家蔡來旺,將他的「傳統行業---豆皮製作」作品,捐贈給萬和宮,感謝廟方舉辦的萬和美展,讓攝影同好有參展機會。

蔡來旺說,吃火鍋或涼拌時,經常吃到豆皮,但知道如何製作的,恐怕不多。他利用現場微弱的光源,帶著感動的心情,運用鏡頭,捕捉最真實的場景;一行行規律的動線,且將方格形狀、猶如棋盤般的鉄盤,呈現出深遠的距離感。畫作中,人物的配置,以及辛勤工作的身影,更描寫出他們的勤奮,令人動容。迷漫着蒸氣煙霧的廠房,仿弗還可聞到陣陣豆香。

他說,豆皮看似簡單的食材,製作過程卻不簡單。這幅作品,將逐漸式微的傳統行業—豆皮製作樸實呈現,希望能夠喚起對它的記憶及對默默守護這行業的人們的絲絲敬意。

109年1月11日至3月8日,在創意廊舉辦「鐵鎚下畫作人生」個展的彭維船,感謝萬和宮提供這麼好的場地,讓他十分感動,特別將在屏東東港廟會取景的50號王船油畫,捐贈廟方典藏。他說,「燒王船」祭典一直是台灣地區重要的廟會活動之一。燒王船的原意是送瘟出境,如今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仍存有濃厚的瘟神色彩,使得「王船祭」至今仍籠罩著神祕、嚴肅的氣氛。

蕭董事長稱讚彭維船的作品散發出濃厚的本土風情,「大師將民間失落的東西找回來了!」

膠彩畫大師簡錦清,捐贈以萬和宮為背景『東西文化的堆置』畫作,董事長代表接受。   萬和宮/提供

石遠誠致贈麻布媒材書法作品 萬和宮麻芛文化館增添內涵。   萬和宮/提供

蕭董事長與藝術家彭維船在王船油畫作品前合影。   萬和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