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國官方的疫情數字維持穩定,廣東各地每天的新增案例猛爆增長卻已經是無法掩蓋的事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稍早報導,疫情嚴峻已經導致中國一些最大港口的活動受到打擊,增加國際貿易進一步中斷的風險,不但會使得出口價格上漲,也會增加各國通膨壓力。

報導指出,上個月深圳鹽田集裝箱碼頭有工人檢測結果陽性,導致暫停出口約一個星期,加工量急劇下降。隨著當局實施疫情防範措施,靠泊的船舶數量也跟著銳減。

碼頭的放緩加劇了附近中國南沙和蛇口港口的擁堵,凸顯了全球航運在該國爆發疫情的脆弱性。

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馬士基(​A. P. Moller-Maersk)的全球海運網主管嚴森(Lars Mikael Jensen)指出,深圳鹽田集裝箱碼頭是一個活躍於所有市場的碼頭,是世界上最大的碼頭之一,會產生某種連鎖反應。

此事也對中國自身的貿易表現構成壓力,由於海外對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等與封鎖相關的商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中國自身的貿易表現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中國出口激增有助於其經濟在受到疫情打擊之後迅速復蘇。

本周官方數據顯示,中國 5 月份出口同比增長 27.9%。但根據彭博社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這和原先預期的增長 32.1% 落差甚多。分析師表示,未來的表現可能會因出口中斷而減弱。

ING大中華區經濟學家彭藹嬈(Iris Pang)預測,6 月貿易和生產數據將受到影響。她指出 :「這可能會推高電子產品的整體價格,並影響中國的出口價格,最終影響美國和歐洲的進口價格。」

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Zhiwei Zhang)指出,中國其他港口也可能變得更加謹慎。「再加上印度和東南亞經濟體的疫情嚴峻、船舶短缺、商品和運輸成本上漲,廣東這種新增案例暴可能會導致其他國家的通脹壓力增加。」

深圳的航運代理 Penny Cheng說:「我認為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可能沒有去年那麼幸運。」深圳港口的船期已經一再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