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近來劍拔弩張,各國軍事相向的情形日益嚴重,兩場可能的武裝衝突正在升高,這也牽涉到了中美俄三國之間合縱連橫的複雜情勢。面對中俄兩國的分進合擊,著實考驗著拜登政府的拆解危機能力,也讓美國是否仍為全球最強國家的地位受到威脅。

兩場看不見的戰爭火苗正在歐亞大陸上逐步燃燒。在西太平洋,為了第一島鏈勢力的爭奪戰,中美兩國之間的軍力對峙早已從過往機對機、艦對艦擴大為群對群的規模,衝突區域也逐漸在南海、台海與釣魚台海域蔓延,只要稍有擦槍走火的危機,就可能引爆中美兩國之間的激烈衝突,更別說針對南海各島、金門、馬祖與抔湖的爭奪戰討論不斷出現,甚至有關中國如果出兵台灣,美國會否出兵相助的關注度也日益升高。

在歐洲黑海地區,由於黑海的戰略價值以及烏克蘭俄羅斯的歷史情仇,加上烏克蘭東部部分省區想併入俄羅斯,造成俄羅斯君臣冰烏克蘭邊境,不僅俄烏兩國兵戎相向,北約乃至於美國已經增兵東歐挺烏克蘭,也讓人擔心俄烏邊境的戰爭一觸即發。美國總統拜登已提議要跟普丁高峰會以舒緩在烏克蘭可能爆發的武裝衝突危機;然而,拜登在選舉時就不斷稱呼普丁「屠夫」,更直指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威脅開始,就注定了拜登任內跟俄羅斯的關係不可能好轉。除了烏克蘭問題外,普丁殘害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敘利亞與伊朗問題的雙方不同調,加上歐洲依賴俄羅斯的油氣供應使得在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一事上,姿態始終前恭後倨。

這都讓美國在面臨中國這個快速崛起的霸權外,不能無視於俄羅斯這個繼承蘇聯的軍事資產的強國在世界各地所採取的外交與軍事行動。根據資料,俄羅斯仍然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除了傳統優良的軍事科技與軍事實力外,在核子武器與探索外太空的技術上與中美兩國差異不大,如果中俄兩國再度結盟,對於美國就非常傷腦筋了。

1970年代,美國改變外交戰略把從1950年代開始的民主VS共產冷戰對立格局,調整為中VS美VS蘇聯的三角關係,就在於美國當時深陷在越戰中,另一方面又要與蘇聯展開核武軍事競賽,美國想要挖動中國與蘇聯對抗以減輕自身與共產勢力對立的壓力。中國在1970年代後對於「蘇修」路線的不滿,加上不甘在共產集團中屈居老二,經由中美建交提升為中美合作,兩國同盟對抗蘇聯的勢力,終讓蘇聯師老兵疲,在1990年崩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美國與中國疏遠,又與俄羅斯保持距離,卻讓中俄之間的關係再次緊密,《華盛頓郵報》就強調拜登政府有必要對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以及中國武力犯台做好準備,兩者隨時可能發生。

美國真的作好同時面對兩場戰爭的準備嗎?尤其國際間還有北韓核武議題、緬甸內亂、阿富汗撤軍、敘利亞內戰以及伊朗核武議題等等幾個棘手的國際事件仍待處置。這些問題沒有一項美國能夠疏忽,處理不當只是更認證了美國是紙老虎的形象,如何適當的處理中美俄三國關係正深深困擾著拜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