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日前直指,德國總理梅克爾中國問題的沉默是錯誤亞洲政策後果,歐洲不該再將目光侷限於中俄,應尋找新夥伴,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

儘管俄羅斯外長拉夫洛夫日前清楚表明,不會與中國結成軍事同盟,且俄中在北極利益與中亞都出現競爭衝突,但俄中經濟漸趨依賴,俄羅斯民眾對中觀感連年上升、俄中關係緊密、對歐美態度一致強硬、無視改善人權議題呼籲站同邊都是不爭事實。

對此,德國之聲稍早轉述了德媒深刻檢討,梅克爾過去對中國問題沉默是錯的,歐洲應擺脫中俄尋求新夥伴的內容如下:《商報》本週發表了題為「歐洲不該將目光侷限於中俄」的評論,開頭寫道:「歐洲沒有哪項外交策略,比通過經濟和睦促進中國和俄羅斯內部變革來的更羅曼蒂克。」

作者Moritz Koch指出,在中國和俄羅斯,無論是西方投資或是對國際組織的參與,都沒有促使其推動改革進程,而且情況恰恰相反:俄羅斯在與烏克蘭接壤的邊界部署坦克、中國正試圖摧毀香港民主,便是最好的證明。「該是時候重新思考『和睦促進轉變』的思維,更確切地說:應該將此想法轉移至新夥伴身上。轉移至那些能通過與歐洲建立更緊密聯繫取得戰略利益的國家。今時今日,『和睦促轉變』意味著多元化,意味著應該突破侷限於中國及俄羅斯的戰略思維。簡而言之:通過交替變換促成革新。」評論認為,德國外長馬斯呼籲歐盟盡快與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締結貿易協定,並與印尼和印度展開新談判,皆是令人欣喜的發展。

商報指出:「這些舉措鞏固了歐洲的印太平洋戰略。它使人們認識到,歐洲在過去幾十年中過於側重中國市場。這導致了對中國的依賴,在地緣政治緊張時期,這樣的關係變得危險,同時也妨礙了以價值為導向、以自尊為基礎的外交政策。」

同時,內文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沉默做出批評。「聯邦總理梅克爾不敢公開指責北京對德國專家和政治家的任意制裁,這令人震驚,但毫不意外。總理府的沉默是迄今的亞洲政策導致的後果,也是政策失敗的一種體現。」文末,商報亦提出解方:「正如每個散戶投資者學會的道理,不要將所有資金都投入同一支股票,歐盟也必須尋求新夥伴。當政策為經濟打開了新市場,並向企業提供中國以外的增長前景,就能讓歐洲擺脫這個自己操作出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