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老師說我們是「龍的傳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且,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好像除了中國,世界都不存在。台灣除了中國人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人種。
來到海外,接觸各種不同的資訊,才恍然大悟,原來世界這麼大,除了中國,還有那麼多先進國家的存在。甚至,這一、二百年來,中國是最落後腐敗的國家。另外發現,台灣除了中國移民以外,還有數千年前就來到台灣的「南島語系」的原住民,根據台大血液科教授林媽利的研究,台灣人有大約 85% 的人混有原住民血統。
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壬癸研究的結果,甚至說台灣是「南島語系」的發源地。世界有很多的研究報告都支持這一論點。南島語系的人種分布,南到紐西蘭,東到智利的復活島EASTER ISLAND,西到非洲東邊的馬達加斯加島,中間有夏威夷,斐濟群島( FUJI),所羅門群島,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幾內亞等,共約1.2億人口。
在擴散過程,到達各地的時間不同。因為時間的落差與地域的影響,南島語系的語言,大約分化成 1200多種。但是,有些共同的語辭仍然保留了下來,譬如說眼睛叫 MATA,也就是台南的「麻豆 」。現在的夏威夷,所羅門等地,仍叫眼睛為 MATA。
李遠哲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之後,開始思考如何與世界各國的中央研究院競爭。他認為,既然台灣是南島語系的發源地,應該要設一南島語系研究所,成為世界的中心。1994年聘請哈佛考古人類學系系主任張光直(張我軍的兒子)作為中央研究副院長,並且主持這個計劃。可惜,不到二年,張光直因巴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去逝,後繼無人,計劃中止。
台灣很多名人,都混有原住民血統。譬如,蔡英文有排灣族血統,陳明通有巴宰族血統,吳成文有凱達格蘭族血統,李弘祺有西拉雅族血統,張惠妹有卑南族血統,湯蘭花有鄒族血統。有日本血統的更多了,譬如楊憲宏的媽媽是日本人,廖了以的媽媽是日本人,林媽利的母親也是日本人。有荷蘭血統的也不少,尤其是台灣南部,像前台南市議會議長林全興,兄弟林全福,影星林沖等。
因此,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就是中國人,並不符合史實。台灣的人種是多元的,台灣的歷史是國際的,而台灣地理特色則是海洋的。
台灣人與荷蘭人,西班牙人
事實上,1624年,荷蘭人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有效的統治政權之前,台灣僅有極少數在澎湖或台南等地往來或定居的中國,日本漁民,商人或海盜。甚至到18世紀大清帝國時期,還有很多中國人來台灣做工,完工之後又回中國,沒有在台灣定居。
也因此,荷蘭人只好由印尼的華僑蘇鳴崗(甲必丹)招募 3000名漢人來台墾殖。荷蘭人,是引進中國人到台灣的始作俑者。 台灣,也因為荷蘭人的統治,成為世界商貿網路的一環,躍入世界版圖。
荷蘭人為開發台灣,建立水利系統,帶來農業工具,新的物種,譬如樉子(芒果),荷蘭豆,番仔椒(辣椒)及水牛,番仔火,肥皂(SAVON)等。台灣因此才由打獵捕漁的氏族部落社會,進步到初級的農業社會。
過了二年,1626年,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恐怕荷蘭人佔領台灣,會影響日本,澳門與菲律賓的商業,因此,派兵佔領基隆,淡水等地方,直到 1642年才被荷蘭人趕走。
1642年,荷蘭人船長 TASMAN 發現紐西蘭北島,是海中一個島嶼,荷蘭文叫做ZEELAND。但是18年前的1624年,荷蘭人已把台南安平一個沙洲叫做 ZEELANDIA(音譯熱蘭遮城),而澳洲北島是新發現的島嶼,衹有加上 NOVA,是新發現的海中小島的意思。100多年後,1769年,英國船長庫克來到這裡,把名字改成英文的 NEW ZEELAND,音譯紐西蘭,沿用至今。
台灣人與日本人,法國人
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人。鄭成功是明朝時代的人,與1644年佔領中國的滿州人對抗。1683年,鄭成功的叛將施琅接收台灣,但是康熙皇帝並不想要,因為台灣這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得,失之無所損」,拿他幹嘛?因此,大清帝國對台灣是消極放任,台灣成了「化外之地」。直到 1874 年的「牡丹事件」,日本海軍中將西鄉從道領軍進攻台灣,竟因瘧疾,日軍索賠後撤軍。大清帝國此時才驚覺台灣的重要,派沈葆禎來台灣「開山撫番」。
又過了30年,1884年,清法戰爭,法軍進攻基隆。又因瘧疾與霍亂等,孤拔將軍也病死澎湖,法軍退走。1885年,大清帝國乃派劉銘傳為台灣第一任巡撫,積極建設。1891年,劉銘傳被撤,邵友濂接任。邵又消極無為,建設停擺,直到1895年,大清帝國因甲午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因日本的建設,脫胎換骨,向現代化邁進。
最重要的是1908年的縱貫鐵路的開通,好像打通任督兩脈,人就活絡起來。再來是1934年的日月潭的水力發電廠與嘉南大圳的完成。台灣開始電氣化,也就是工業化。台灣因日本的建設,由初級的農業社會進入到高級的農業社會,又由高級的農業社會,進步到初級的工業社會,生產罐頭等。不過,談到台灣的現代化,事實上,在30多年前的 1860 年就開始了。
台灣人與英國人,蘇格蘭人
1858年,英法聯軍,清朝戰敗,簽了天津條約,開放台灣的淡水,安平為通商口岸,傳教士也可合法來台傳教。傳教士帶來了西方的醫療系統,教育系統,他們創立醫院,學校,報紙,印刷等現代化的事業。
1865年,馬雅各(JAMES L. MAXWELL)先在台南友愛街傳教,看病。過了 7 年,1872年,馬偕(GEORGE L. MACKAY)在北部淡水,宜蘭等地傳教,治病,拔牙齒。其後陸陸續續有數十個傳教士醫生到台灣服務,影響台灣極為深刻。
他們創立的馬偕醫院,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真理大學,長榮大學,彰化基督醫院,第一間盲人學校等都還在運作。林茂生、蕭泰然,城仲模,高育仁,田弘茂等都是長榮中學的畢業生。那時的長榮中學是全台灣最好的,因為老師多是英國人。
商業方面的影響更是巨大。台灣與世界經貿體系接軌,貿易興隆。尤其是茶業行業的開創,為台灣造就了大量就業機會,創造了很多的外匯。台灣茶葉的開創人陶德(JOHN DODD),也是英國人 ( 其實是蘇格蘭人 ),請李春生幫忙,先在淡水,後來搬到大稻程。到 1881 年,北部的茶與樟腦,出口甚至超過中南部的米與糖。也因此,經濟重心由南部移轉至北部。政治中心也因此轉移至北部,直到今日。
台灣開發還影響了社會階層的變動。過去客家人地位不如閩南人,因為茶葉,樟腦業的興盛,客家人經濟好轉,地位大幅提升,以後客家意識逐漸強化,不但左右台灣政局,台灣也成為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也因為開港,外國人進來,需要人翻譯,跑腿,也因此,產生一些買辦階級。這些買辦階級,後來多成巨富,如大稻程茶業行的李春生等。
因為淡水港在北部,安平港在南部,所以後來就稱北部來的人是「頂港人」,南部來的是「下港人」。台灣有諺語稱「頂港最出名,下港有名聲」。其實是說那時候不管頂港,下港,生意攏作卡嚇嚇叫,生利蓋旺。
有一點要特別提的是,這些醫生傳教士,大都是蘇格蘭人。譬如馬雅各,馬偕,李庥,萬巴德,甘為霖,巴克禮,蘭大弼等,全部都是蘇格蘭人。
總之,台灣是多元族群的組合,絶對不是單一的中國血統,這是台灣人首先必須釐清的事實。
(作者為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
1872年,馬偕(GEORGE L. MACKAY)在北部淡水,宜蘭等地傳教,治病,拔牙齒,創立醫院。 圖:翻攝自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