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連假即將進入尾聲,前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今(15)日於臉書針對「春節」一詞由來發文解釋,表示中國的過年文化可能早在5000年前便已出現,並發展出多元的文化系統,直指不是現下政治人物可以輕易廢棄的,終究都得向中國文化「低頭認輸」。

蔡正元先是提及,「春節」一詞最早用來代指「立春」,後中國漢武帝時把「過年」定名為「元旦」,因緣際會下,才又被袁世凱改以「春節」指稱「過年」。同時,這樣的「過年」文化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裡,發展出除夕、過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八大節日,並被認為夏朝時便已出現,故稱「夏曆」,「過年」就是「夏曆元旦」;「陰曆」或「農曆」則是辛亥革命後的說法。

然而蔡正元指出,日本雖也學到這套文化系統,但僅及於皮毛,沒有深入社會和家庭結構,因此明治維新很容易就廢棄了。直至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等人曾想廢除「過年」改以陽曆新年取代,把「元旦」改定為「陽曆新年」且禁止農曆「過年」放假、也不讓「過年」再稱為「元旦」。不過,袁世凱則於1914年恢復「過年」但改稱「春節」放假,所以有人開玩笑說袁世凱才是中華文化的守護者。

蔡正元解釋,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蔣介石下令廢棄「除夕」和「春節」,除禁止春節放假,也派軍警上街逮捕違禁商家處罰貼春聯和慶祝活動。但在1931年九ㄧ八事件後,蔣介石辭國民政府主席,春節禁令形同瓦解,後又隨蔣介石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於1934年搞「新生活運動」仍未正式恢復春節,因為春節是「舊生活」。相較之下,1935年毛澤東結束長征,則是在陝北積極推動春節慶祝活動,以爭取農民的認同,由於極力提倡傳統節日,因此硬是把國民黨比下去。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有些地區有春節、有些沒有。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蔣介石政府繼續推動「過年陽曆化」,但不再也無法禁止「過年」。直到1949年毛澤東取得政權中國「過年」才又正式放假。蔡正元說道,1950年蔣介石在台灣復職才不敢在台灣禁止「過年」,因為連日本殖民統治都不敢,就這樣台灣成了唯一過年沒被禁過的地方。

蔡正元表示,因此春節的英文是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不是什麼「Spring Festival」。春節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系統的「歲首」,結合中國人的家庭價值和民族文化,不是政治人物可以用改造、改革,或革命的名義廢棄的,這些人最後都得向中國文化低頭認輸;暗諷政治人物如果想民族復興最好乾脆一點,不要再用袁世凱命名的「春節」,就直接定名叫「中國新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