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向紐約時報表示,台灣應開始實行入境普篩,在疫苗證實有持久免疫效果前,台灣不大可能鬆綁嚴格的邊境防護措施。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一年來,全球通報確診病例超過8400萬例,逾183萬人喪命,疫苗問世後疫情未見緩和跡象。台灣防疫有成,截至2日,累計確診病例808例,7人死亡。
「紐約時報」發自台北的報導形容,全球因疫情失去大量人命、失業者暴增、經濟遭受重創時,台灣處境有如電視影集「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中的平行時空。
數個月來,台灣民眾維持正常生活,婚禮照常舉行,民眾湧入球場看職棒、欣賞演奏會、在夜市趴趴走,報導形容正常到「令人毛骨悚然」。台灣人口2350萬,比美國佛羅里達州多,但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人數用雙手就數得完。
身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陳時中認為,上述成果是政府防疫策略根基不能動搖的絕佳理由。自去年3月起,台灣在國境嚴格把關,所有入境民眾均須居家檢疫14天,包括本國公民。
報導寫道,這道高牆防止患者湧進台灣,但世界其他地方如在逐步施打疫苗時放鬆防線,台灣恐因此在經濟與政治層面遭受孤立。
陳時中向紐時表示,在疫苗證明是持久的抗疫武器前,政府不大可能更動防疫政策。他暗示,台灣不會像其他地方迫於民意壓力鬆綁限制,疫情復燃才再鞏固防線。
陳時中說:「我認為會爆發另一波疫情。因為人人都在想『我已接種疫苗,或是我下週要接種疫苗,我等夠久了,總算可以自由了吧?』」他表示,唯有更多證據證明現有疫苗可產生持久免疫效果,「我們才能真正開始放鬆一些」。
陳時中坦言,政府許多防疫構想源於「在黑暗中摸索」。
舉例來說,2020年2月,鑽石公主號遊輪爆發群聚感染,停靠日本後,許多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陰性反應的乘客獲准下船並自由行動,之後篩檢卻呈陽性反應。陳時中說:「這清楚告訴我們,採檢無論呈陽性或陰性反應都必須隔離。」
台灣防堵疫情著重嚴格隔離檢疫,減輕醫療體系負擔,且不必付出高昂篩檢成本。但隨著英國變種病毒在台灣現蹤,部分專家呼籲政府擴大篩檢、揪出更多無症狀病例,特別是在國境。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說:「我們許多防疫政策是在全球累積數百萬病例時提出,但現在總數達數千萬,且朝1億大關邁進。疫情已到完全不同的階段。」
陳時中說,他認為台灣除強制檢疫外,也應開始全面篩檢入境者。為防堵新變種病毒株,台灣已對去年12月13日後入境且有英國旅遊史者全面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
台灣防疫方針是無症狀患者隔離14天後傳染風險大幅降低。陳時中表示,他相信台灣肯定有無症狀患者成為漏網之魚,「但如果那些病例沒有造成問題,我是該大費周章試圖把他們找出來,還是將精力投注在已造成問題的病例上?」
台灣為防疫嚴守國境,專研傳染病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費雪(Dale Fisher)認為新加坡做法較為靈活。新加坡近期解除台灣旅客入境限制,但台灣未對等回應。
費雪說,新加坡認為就算旅客帶進新型冠狀病毒,也不大可能廣泛傳播,「如果你對你的防疫體系沒信心,國境只會愈守愈緊」。他表示,台灣真正的考驗是疫苗如沒有持久免疫效果,民眾能再忍受與世界隔絕1年、甚至5年嗎?